时间: 2025-04-29 23: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0:22
和陶赠羊长史
我非皇甫谧,门人如挚虞。
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
欲令海外士,观经似鸿都。
结发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
故知根尘在,未免病药俱。
念君千里足,历块犹踟蹰。
好学真伯业,比肩可相如。
此书久已熟,救我今荒芜。
顾惭桑榆迫,久厌诗书娱。
奏赋病未能,草玄老更疏。
犹当距杨墨,稍欲惩荆舒。
我不是皇甫谧那样的人(他是有名的学者),我的门徒也像挚虞那样少。
我不喝那两壶酒,愿意借你一车书。
我想让海外的士人,像鸿都那样阅读经典。
我从年轻时就致力于文史,六十岁了仍在思考其中的道理。
老马已经不耐放牧,长鸣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车舆的思念。
所以我知道根基尘土尚在,难免药石之病也会随之而来。
想到你在千里之外,脚步却在每一块土地上徘徊。
好学的精神真是了不起,能与相如并肩。
这本书我已经熟悉,能在这荒芜的日子里救我一命。
我惭愧于年纪已大,但早已厌倦诗书的娱乐。
虽然我还未能奏赋,可是草拟的文稿愈加稀疏。
我仍想要接近杨墨的风范,稍微想要惩戒荆舒的懈怠。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尤其以其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和陶赠羊长史》是苏轼为朋友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求学和友情的重视,反映了他内心的惆怅与追求。诗中提到的书籍和学问,展现了他对文化的渴望,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和陶渊明的风格进行创作,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学问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多处提到书籍,象征着知识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学习的执着态度。诗的开头通过自谦的方式,强调了自己的渊博并不及他人,反映出一种谦逊的品质。
在情感上,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尤其是“老马不耐放,长鸣思服舆”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著名学者是?
诗中提到的“老马”象征什么?
苏轼希望海外士人怎样?
答案:1-B, 2-B, 3-A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但苏轼则更加关注于人际关系和学问的价值,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以上内容将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陶赠羊长史》的诗意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