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5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58:23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
高槐虽惊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我记得刚来这里的时候,草木开始衰败。
高大的槐树虽然受到秋风的惊扰,晚蝉却依然依偎在树叶上。
我在这里留恋了多久,茂密的枝叶中已见到稀疏的果荚。
栖息的乌鸦在寒冷中没有离去,悲哀地叫着,啄食着雪。
破巢的鸟儿挂在空荡的树枝上,稀疏的影子映在残月之下。
难道没有两只翅膀来陪伴我,解我此刻的愁苦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受到唐代诗风的影响,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常借景抒情,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人生低谷。他在此期间遭遇困境,内心的苦闷与不安在诗中得以体现。诗中描绘的秋景、凋零的植物与寒鸦,均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槐》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开篇回忆初来时的景象,草木衰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高槐树在秋风中摇曳,晚蝉依旧抱着树叶,似乎传达出一种执着与无奈。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愈加显露,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留恋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这句更是将冷冽的环境与内心的孤独紧密相连。乌鸦的存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描绘,更是苏轼内心孤寂的写照。破巢带空枝,影子在残月下显得更加孤独,传递出一种无助与失落的情绪。最后一句“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渴望有知音来解开他心中的愁苦。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敏感与深邃。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凋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陪伴与理解的渴望,揭示了人在困境中的脆弱与悲伤。
诗中提到的“高槐”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秋天
D. 冬天
“栖鸦寒不去”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A. 热情
B. 孤独
C. 寒冷的天气
D. 寂静
诗人希望得到什么来解开心中的愁苦?
A. 财富
B. 知音
C. 旅行
D. 朋友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槐》更注重描绘秋冬的凋零与孤独,而李白则通过月色与酒来抒发孤独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沉重而深刻,后者则浪漫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