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0:25
送鲜于都曹归灌口旧居
籋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
莫叹倦游无驷马,要将老健敌千钟。
子云三世惟身在,为向西南说病容。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诗中描绘了秋霜覆盖的情景,依旧能看到春雪在长松之上。早晨走在犀浦边催促着收获芋头的农人,夜晚渡过绳桥仰望着伏龙的景象。不要因游荡而叹息没有骏马,老当益壮,依然能与美酒相交。子云(孔子)说三世之事,唯有身体在世间,这样一来,向西南讲述病痛的容颜又有什么意义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感情,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挫折后的苏轼,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变化。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与人生的思考。开头的“籋尽霜须照碧铜”寓意着时光的流逝,霜须象征着年华已逝,而“碧铜”则暗指经历岁月洗礼后的沉稳。接着,诗人描绘了春雪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清晨与夜晚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节奏,犀浦的芋头与伏龙的神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莫叹倦游无驷马”一句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即使年老体衰,也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享受美酒与友谊。最后一句提到子云的哲言,借古人之言来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不必为虚无的未来担忧。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不必为未来忧虑。
诗中“籋尽霜须”意指什么?
“莫叹倦游无驷马”中“驷马”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