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03:20
思贤堂
作者:苏辙 〔宋代〕
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
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
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
杨公在临汝执守职务,回顾自己八十年的生涯。
他被调迁至城市,留下的诗篇散落在各地。
外在的名声并不一定能持久,不过清白的名声却能够依靠。
孤零零的亭子在右边的洲渚上,斜阳照在他的冠佩上。
飞鸟在高楼的回旋中,波光荡漾与流水相映。
尚存的楸树和梧桐高耸,杂草菰蒲却被大剪去。
遗留的书卷寻找着诸子,翠石补救了往日的废弃。
官吏和百姓也都感慨不已,甘棠树的爱意依旧未改。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之弟。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思贤堂》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名声、以及对友人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杨公的描写,抒发了对贤者的敬仰与对自身生平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孤独但高洁的心境。
《思贤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苏辙通过对杨公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追求与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公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他在世俗的喧嚣中独守清白的姿态。诗的开篇提到“杨公守临汝”,直接引入主题,既是对杨公的敬仰,也是对其高洁品德的赞美。
接着,诗人回顾杨公的生平,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尽管外在的名声并不牢靠,但清白的名声却能长久留存。这一段反映了苏辙对名利的看淡,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中“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运用极具画面感的描述,通过斜阳、孤亭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孤独而又清雅的氛围,映衬出杨公的高洁与孤傲。最后,诗人以“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结尾,表现出对杨公的怀念与对清名的推崇,令人感动。
整首诗构架严谨,意境深远,蕴含着对人生、名声、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辙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公的回忆,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追求与对世俗浮华的淡然。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杨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中“孤亭右洲渚”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者均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