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09
乌夜啼八首 其二
作者: 陆游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在檐角处,阳光透过楠树的阴影,洒在楼前的荔枝花上。
凄凉的鹧鸪鸣叫在霜天的傍晚,鼓声已经催促着人们去衙门。
乡间的梦时常在枕边出现,而京城的书信却无法传至天涯。
本地人诉讼的事情少了,文书也迁移到省里,
我在闲暇的院子里自得其乐,煮着茶品味生活。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乡愁,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务繁琐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叠鼓”与“乡梦”,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抵抗金朝的侵略,作品以爱国主义和抒情为主,风格多变,情感深刻。陆游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沦陷的痛心。
《乌夜啼八首》是陆游在晚年写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生困苦,陆游在政治上失意,常常感受到无奈与孤独。
《乌夜啼八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陆游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檐角楠阴转日”描绘出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开花的荔枝上,构建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面。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却引入了凄凉的鹧鸪声和急促的鼓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紧迫感。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一句,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梦中的故乡与书信的遥不可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乡愁。诗的最后两句则反映了陆游的隐居生活,虽然身在闲院自煮茶,但内心对国家和家乡的忧虑始终萦绕。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陆游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忧虑。诗人在闲适的环境中,内心却充满了对故乡的牵挂和对政治的无奈,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鹧鸪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凄凉
C. 兴奋
D. 疲惫
诗中“京书不到天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喜悦
D. 无奈
陆游的诗风格主要体现了什么主题?
A. 爱国
B. 田园
C. 友情
D. 旅行
陆游《乌夜啼》与杜甫《月夜忆舍弟》对比: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陆游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杜甫则通过月夜景象突显家国情怀的忧伤。陆游的诗在宁静中流露出一丝无奈,而杜甫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