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时间: 2025-05-01 05:58:49

诗句

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

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

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

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

入竹藤似蛇,侵墙水成藓。

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

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

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

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58:49

原文展示: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曹邺

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
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
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
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
入竹藤似蛇,侵墙水成藓。
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
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
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
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
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懒。

白话文翻译:

池塘静谧如寺院,世俗烦扰不曾入眼。
下马仿佛置身山中,让人不觉间疏散心思。
明公有高远的志向,来到这里便想长久停留。
兴致勃勃提着酒壶,折下一枝荷花作酒盏。
竹子缠绕如蛇般延伸,墙边的水生满青苔。
幽静的小鸟不识人,偶尔飞来轻拂我的冠冕。
沿着溪流似乎要走到尽头,而前行的路依然遥远。
山洞里已经开始黄昏,洞口的天空却依然明亮。
我自怜不羁的性情,写下心中所感的简单画面。
翻来覆去因这种情绪而烦恼,想起嵇康的懒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塘:水体,静谧的环境。
  • 俗事:世俗的事务,烦扰人的琐事。
  • 明公:指有高尚品德的人,可能是指节度使。
  • 挈一壶:提着一壶酒。
  • 折荷:折下荷花。
  • 幽鸟:静谧环境中的鸟类。
  • 拂冠冕:轻拂头上的帽子或冠饰。
  • 云夕:云彩已经开始泛红,夕阳将近。
  • 自怜不羁者:自怜那些不受拘束的人。
  • 嵇康:东晋名士,因其不羁的性情而闻名。

典故解析:

  • 嵇康: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以清高不屈而著称。诗中提到他,暗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描写山水与人情,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平流园时,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反映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高远志向的追求,表达了内心的自由与孤独。

诗歌鉴赏: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心境的诗作。诗人在游览平流园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对比。开头“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展现了诗人置身于这片宁静之地,内心的安宁。而“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则描绘了诗人从繁忙中抽离的过程,心灵的归隐。

诗中的“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也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折荷、入竹、幽鸟等意象,营造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体验。

诗末“自怜不羁者,写物心常简”,则是对自己性情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塘静于寺:反映出环境的宁静与清幽。
  • 俗事不到眼: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与无视。
  • 下马如在山:描绘了诗人下马后的放松与宁静。
  • 令人忽疏散:内心的松弛与放空。
  • 明公有高思:引出对理想与高尚情操的向往。
  • 乘兴挈一壶:表达出轻松愉快的心情。
  • 折荷以为盏:将自然的美好融入生活。
  • 入竹藤似蛇:细致的描写竹藤,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侵墙水成藓:水生青苔,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幽鸟不识人:自然中的鸟类与人的隔绝。
  • 沿流路若穷:描绘出探索的艰辛。
  • 及行路犹远:暗示旅途的漫长。
  • 洞中已云夕:时间的流逝,黄昏将至。
  • 洞口天未晚:虽然黄昏来临,但天空仍明亮。
  • 自怜不羁者:对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的自我感慨。
  • 翻愁此兴多:因心情的复杂而感到烦恼。
  • 引得嵇康懒:借用嵇康的形象,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藤似蛇”,形象生动。
  • 拟人:幽鸟不识人,赋予鸟类以感情。
  • 对仗:如“池塘静于寺,俗事不到眼”,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平流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体现了对自由、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代表宁静与清幽的环境。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幽鸟:象征自由与孤独。
  • 竹藤: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公”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一位高尚的人
    • C. 自然界的神灵
  2. “折荷以为盏”中,荷花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自然的美好
    • C. 世俗的喧嚣
  3. 诗中提到的“嵇康”是指?

    •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 B. 一位不羁的文人
    •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的幽美与诗人内心的恬淡,主题与曹邺的作品相近,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的唐代诗歌研究文章与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对月 感怀 虞山石梅独眺 登君山 挽蔡西山先生 宴清都 灯下读宋词感赋,同紫纶作 碧山留别 雨中杜鹃花 登小金山和东坡韵 云台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忏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千里不绝 包含拐的词语有哪些 终场 允若 田字旁的字 葛屦 覆盆难照 礼品 兼年之储 臼字旁的字 冷色 三三两两 鼓字旁的字 包含卵的词语有哪些 持疑不决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