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48
阿崔
作者:白居易
谢病卧东都,羸然一老夫。
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
已衰宁望有,虽晚亦胜无。
兰入前春梦,桑悬昨日弧。
里闾多庆贺,亲戚共欢娱。
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
玉芽开手爪,酥颗点肌肤。
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
未能知寿夭,何暇虑贤愚。
乳气初离壳,啼声渐变雏。
何时能反哺,供养白头乌。
我因生病而卧床在东都,身体瘦弱如同一位老者。
孤单地与伯道谈论,迟暮时光在商瞿游荡。
没想到我的鬓发已成白雪,才开始欣赏手中玩弄的珠子。
虽然青春已逝,希望也不再,然而晚来的东西总比没有好。
兰花在前春的梦中绽放,桑树的果实悬挂在昨日的弧线上。
邻里之间欢声庆贺,亲戚朋友们共同欢娱。
新剃的胎发光滑如腻,香气四溢的小绣襦映衬着孩子的肌肤。
小芽如同手指般柔嫩,酥软的肌肤上点缀着细腻的纹理。
弓箭技艺将要传授给你,琴书的道理请不要忘却我。
我无法知道生死的长短,又何必去思虑贤与愚。
乳儿刚离开壳,啼声渐渐变得清脆。
何时才能反哺,供养那满头白发的乌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通俗易懂和情感真挚著称,关心百姓疾苦,提倡诗歌的社会功能。
创作背景
《阿崔》是白居易在晚年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后辈的寄托,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家庭的关怀。
《阿崔》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生病的状态下,透过对生活的回顾,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开篇即以“谢病卧东都”自述病状,立刻引起读者的关注,接着以“羸然一老夫”自嘲,表现出对衰老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兰入前春梦”暗示美好已逝,而“里闾多庆贺”则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随着诗的展开,白居易逐渐从个人的沉思转向对后辈的寄托与希望,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尤其是“弓冶将传汝,琴书勿坠吾”,表达了他希望后代能继承技艺与文化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病与衰老,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后代的寄托,强调了传承与孝道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丰富了情感层次,也强化了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头乌”象征什么?
A. 孝道
B. 美好
C. 生命
诗中“腻剃新胎发”指的是谁?
A. 老人
B. 小孩
C. 青年
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是?
A. 愁苦
B. 无奈
C.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阿崔》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在情感上更为奔放,而白居易则是通过生活细节逐渐深入,展现出一种淡泊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