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6:40
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李颀
罢吏今何适,辞家方独行。
嵩阳入归梦,颍水半前程。
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郡斋观政日,人马望乡情。
叠岭雪初霁,寒砧霜后鸣。
临川嗟拜手,寂寞事躬耕。
我辞去官职,现在要去哪里呢?离开家乡,独自一人踏上旅途。
梦中常常回到嵩阳,颍水的流淌正是我前行的一半旅程。
听说淮阳的太守素有清明之理,治理东南地区安宁。
在郡斋观政的时候,骑马的人们都在怀念自己的故乡。
远处的山岭在大雪初霁后显得格外清晰,寒冷的砧板在霜后响起。
临近河边,我感叹着,双手一拱,孤独地耕作着自己的田地。
李颀(约公元690-742年),字梦锡,唐代诗人,早期诗风受王维、孟浩然影响,后期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见称。
本诗写于李颀辞去官职后,出游至颍川,途中寄情于山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是李颀在辞官后的一次旅途中的感悟与抒发。诗中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开篇两句“罢吏今何适,辞家方独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嵩阳入归梦”和“颍水半前程”展现了归心似箭的情感,暗示着归乡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不仅反映了对地方治理的关注,也体现了李颀对理想政治的期望;而“郡斋观政日,人马望乡情”中的对比,既表现了政治生活的繁忙,又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最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孤独而清新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悠然,深刻展现了李颀对人生、政治与自然的独特理解,兼具哲理与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旅途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李颀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选择题:李颀在本诗中辞去的是什么职务?
A. 农民
B. 官职
C. 商人
D. 学者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寒砧”主要代表了__。
判断题: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是主要情感之一。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