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3:02
得道疑人识,都城独闭关。
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
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得道者的思考与感悟。他怀疑世人对于道理的理解,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却感到隔绝。虽然外表是从白发转为黑发,内心却在喧闹中保持宁静。饥渴只是调节自己的气息,儿孙也因而保持年轻。他开始明白,真正的隐者并不一定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达对道理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唐代,社会繁华而喧闹,许多人追求功名利禄,张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与质疑,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重要性。
《赠道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道理和隐士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与内心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全诗的意象设定在繁华的都城与宁静的深山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开篇“得道疑人识”,直接点出诗人对世人理解道理的质疑,仿佛在说,真正的智慧往往被外在的喧嚣所掩盖。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内心状态,虽然生活在闹市,但内心却能保持一份超然,这种境界并非人人可得。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这两句更是深刻,诗人通过调节气息来满足内心的渴求,而身边的后代也因这种智慧而保持青春。这不仅是对自己修养的追求,也是对家庭的期许,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最后一句“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则是对隐者生活的反思,真正的隐者并不一定要遁入深山,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对道理的领悟。这种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智慧的光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真正的智慧与内心的平静,强调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内心的修养与领悟才是最重要的。
诗词测试:
诗中“得道疑人识”是什么意思?
A) 怀疑他人能否认识道理
B) 认为人都能得道
C) 不相信道理
诗人认为真正的隐者在哪里?
A) 深山老林
B) 都城之中
C) 内心的宁静
诗中“儿孙亦驻颜”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后代因享乐而年轻
B) 后代因智慧而年轻
C) 后代因美容而年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蠙与王维同为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同样探讨了隐逸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张蠙则更关注内心的修行与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