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使朔方,赠郭都护》

时间: 2025-04-29 12:50:28

诗句

绝塞临光禄,孤营佐贰师。

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

都护征兵日,将军破虏时。

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0:28

原文展示:

奉使朔方,赠郭都护 绝塞临光禄,孤营佐贰师。 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 都护征兵日,将军破虏时。 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之地,我来到光禄,孤独的军营辅助着副帅。 铁甲在山间的月光下显得冰冷,战鼓在北风中发出悲鸣。 都护在征兵的日子里,将军在击破敌人的时刻。 我挥鞭在通往玉关的道路上,回首望向飘扬的军旗。

注释:

  • 绝塞:边塞之地。
  • 光禄:古代官职名,此处指光禄勋,负责军事。
  • 孤营:孤独的军营。
  • 佐贰师:辅助副帅。
  • 铁衣:战士的铁甲。
  • 金鼓:战鼓。
  • 朔风:北风。
  • 都护:古代官职名,负责边疆军事。
  • 征兵日:征召士兵的日子。
  • 破虏时:击破敌人的时刻。
  • 玉关道:通往玉门关的道路。
  • 旌旗:军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华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军事题材。该诗是李华奉命前往边塞时所作,赠予边疆的军事统帅郭都护,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感慨。

创作背景: 李华奉命前往边塞,目睹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和将士的英勇,因此创作此诗,以表达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孤寂和战争的残酷,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牺牲。诗中“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一句,以冷月和悲风为背景,突出了战士们的坚韧和悲壮。结尾的“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塞临光禄,孤营佐贰师”:诗人来到边塞,辅助副帅,展现了边疆的孤寂和军事的重要性。
  • “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通过冷月和悲风,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和战士们的坚韧。
  • “都护征兵日,将军破虏时”:描述了征兵和战斗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
  • “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诗人挥鞭前行,回首望向军旗,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铁衣山月冷”中的“冷”字,比喻了边疆的艰苦环境。
  • 拟人:“金鼓朔风悲”中的“悲”字,赋予了朔风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通过描绘边塞的孤寂和战争的残酷,诗人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铁衣:象征战士的坚韧和牺牲。
  • 山月:象征边疆的孤寂和艰苦。
  • 金鼓:象征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
  • 朔风:象征边疆的严酷环境和战士们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铁衣”指的是什么? A. 战士的铁甲 B. 铁制的衣物 C. 铁制的武器 答案:A

  2. 诗中的“金鼓”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音乐 答案:B

  3. 诗中的“玉关道”指的是什么? A. 通往玉门关的道路 B. 玉制的关卡 C. 玉石铺成的道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壮丽和将士的豪情。

诗词对比:

  • 李华的《奉使朔方,赠郭都护》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但李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而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将士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华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有助于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相关查询

朝天宫观方道士所画三山图(三首) 邹园十咏 瀑布 登虎溪阁 古意 其四 新治圃成 遣怀 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 其一 忆南湖(二首) 夜至瓜洲 古意 其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首字旁的字 一笑倾城 显盗 与时偕行 艮字旁的字 饱其私囊 添枝加叶 惊堂木 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烧残 骚杀 西字头的字 风字旁的字 退结尾的成语 缃核桃 绿林强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