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时间: 2025-05-02 05:57:55

诗句

缵服忧勤未有言,诸儒经术侍彤轩。

九畴咸叙今天锡,三画何人昔梦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55

原文展示:

缵服忧勤未有言,诸儒经术侍彤轩。
九畴咸叙今天锡,三画何人昔梦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术和理想的追求。诗人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到忧虑,却没有人提及这些。众多的儒生们在朝堂上侍奉明君,讨论着当今的恩赐。昔日的伟大理想,究竟有谁能够继续实现呢?

注释:

  • 缵服:指的是在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 忧勤:忧虑和努力,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 诸儒:指众多的儒生,代表士人阶层。
  • 彤轩:即红色的车辇,这里指代皇帝的车辇。
  • 九畴:古代指九个方面,通常与国家治理相关。
  • 三画:指的是古代的三种主要书法风格。
  • 梦吞:意指对理想的追求和吞噬。

典故解析:

  • 诸儒:在宋代,儒生对政治的影响力很大,诗中提到的“侍彤轩”暗示着这些士人对朝政的参与。
  • 九畴:古代对国家治理的全面考虑,强调统治者的责任与德行。
  • 三画:指书法的不同风格,表现出对文化艺术的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叔明,号志道,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内容丰富而闻名。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朝廷讨论重大政策时,诗人感受到士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努力。

诗歌鉴赏:

晁补之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缵服”的描写,展现了身处权力中心的士人们的忧虑与责任。而“诸儒经术侍彤轩”则描绘了那些士人为国家效劳的场景,表现出他们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尤其是“九畴咸叙今天锡”,展现出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和对当权者的期待。整首诗在悲观与理想之间徘徊,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缵服忧勤未有言:身着礼服的士人内心忧虑,但无人提及。
    • 诸儒经术侍彤轩:众多儒生在朝堂中为国效力,学习与讨论。
    • 九畴咸叙今天锡:今天的恩赐与治理,众人皆议论。
    • 三画何人昔梦吞:昔日理想的实现,究竟有谁能够承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忧勤”与“经术”,形成显著的结构美感。
    • 意象丰富,象征意义深远,表现了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缵服:象征身份与地位,体现出士人的责任感。
  • 彤轩:象征权力与统治,反映士人对朝廷的依赖。
  • 九畴三画:代表对国家治理与文化艺术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缵服”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普通衣物
    • B. 礼服
    • C. 战甲
  2. 诗中提到的“诸儒”指的是:

    • A. 普通百姓
    • B. 士人
    • C. 商人
  3. “九畴”表示:

    • A. 国家的九个方面
    • B. 九个数学问题
    • C. 九种艺术形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晁补之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达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晁补之更为沉重,而苏轼则充满豪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晁补之诗文集》

相关查询

初春感事 小雨 子聿至湖上待其归 初夏 闭门 读书未终卷而睡有感 张园海棠 五鼓不得眠起酌一杯复就枕 冬夜 杂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爻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买犁卖剑 冤戾 启宠纳侮 魚字旁的字 包含微的成语 本来面目 鸟兽率舞 包含税的词语有哪些 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焘养 猪猡 闻风而至 十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天揖 班荆道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