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24
用前韵答李行正教授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见我淮南被召西,重来学馆尚栖迟。
未容小隐通三径,聊可卑飞共一枝。
饮罢玉山方突兀,赋成笔陈已淫夷。
霜荷叶叹青衫旧,闻子修身自畏知。
我在淮南时被召往西方,重回学馆却仍然滞留。
不让我在隐居中闲暇游玩,聊以飞升共一枝(小有所成)。
饮酒时才觉得玉山的存在是如此巍峨,
诗赋完成后,笔下已显得粗陋和邋遢。
看到霜打的荷叶,不禁感叹青衫已旧,
听说你修身齐家的道理,我心中自知深感不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5-1125),字允和,号山人,晚号白石道人,宋代著名诗人、学者。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结合,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风波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修身齐家的思考。李行正教授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同事,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敬重。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思考。开头两句提到“淮南被召西”,暗示了作者因政治原因被召回,而“重来学馆尚栖迟”则表达了他对学术生活的留恋与不安。接着“未容小隐通三径”,表明了他虽然渴望隐逸,但现实的压力使他难以如愿。后两句则通过饮酒和诗赋的描写,表现了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诗中“霜荷叶叹青衫旧”一句,既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现实的不安。而最后一句“闻子修身自畏知”,则是对朋友的期望与自身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无奈的挣扎,同时也透出对朋友的关怀与期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淮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青衫旧”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光流逝
C. 财富
D. 名声
诗人对“修身”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追求
C. 抗拒
D. 不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