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5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5:18
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
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时征俊乂入,草窃犬羊侵。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将汉朝的封号提起,天下万国都应齐心协力。
请问那悬挂车马的守卫,治理国家的节俭德行如何呢?
如今征召英俊之人,竟有草野之人窃取犬羊。
我希望能警惕战争如同警惕火灾一般,让恩惠加深于四海之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万国尚同心”体现了对国家团结的期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统一与和谐的追求。诗中涉及的“俭德”是传统治国理念,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疾苦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提封》写于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忧虑,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提封》是一首集中体现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诗中首先以“提封汉天下”的豪迈气势,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万国和谐的渴望,显示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接着,通过对“悬车守”的提问,杜甫引入了节俭和德行的重要性,这正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
杜甫的诗歌往往充满对现实的深刻观察,这首诗也不例外。提到“时征俊乂入,草窃犬羊侵”,可以看出诗人对人才短缺和社会动乱的无奈与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状况。最后,愿望“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则是对和平的渴望,期盼国家能够远离战争,施恩于四方,达成和谐统一的局面。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命运的关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警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表达了杜甫对和平、节俭与德治的向往,体现了对社会动乱的忧虑,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俭德”指的是什么?
A. 奢侈与贪婪
B. 节俭与德行
C. 战争与和平
“愿戒兵犹火”的意思是什么?
A. 拥抱战争
B. 警惕战争的危险
C. 赞美火的美丽
诗中“时征俊乂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人才的欣赏
B. 对人才短缺的担忧
C. 对草民的嘲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