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5:18
原文展示
青阳峡
作者:杜甫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
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
林迥硖角来,天窄壁面削。
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
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岳。
东笑莲华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壮观,已谓殷寥廓。
突兀犹趁人,及兹叹冥莫。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山中,苦于无尽的恶劣南行道路。
山冈层层叠叠,云雾与水气交错。
林木茂密,山崖如刀削般陡峭。
溪水西边五里处的石头,愤怒地向我倾泻而来。
仰头看日月车行,低头怕坤轴(大地)会变得虚弱。
魑魅在风中啸叫,霜雪弥漫无边。
昨日怀念翻过陇坂,高秋时节俯瞩吴岳。
东边的莲华山显得低矮,北边的崆峒山显得薄弱。
我超然于壮丽的景观,已经感到天地的辽阔。
突兀的山峰犹如追赶人,直到此刻我叹息于黑暗的无边。
注释
- 塞外:指边疆地区,通常环境艰苦。
- 恶:形容道路的艰难险恶。
- 冈峦:山岭、丘陵,形容地势起伏。
- 硖角:指山崖,形容其陡峭。
- 坤轴:指地球,意指大地的支撑。
- 魑魅:传说中的妖怪,象征恐惧和神秘。
- 霜霰:霜和雪,形容天气的寒冷和凄厉。
- 吴岳:指吴地的高山,象征自然壮丽。
- 莲华:指莲花山,寓意美丽与清雅。
- 崆峒:指崆峒山,寓意险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经历了盛唐与衰唐,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民众的苦难,风格深沉、博大。
创作背景
《青阳峡》创作于杜甫晚年,他在漫长的流亡生涯中经历了许多艰辛。此时的他身处边塞,目睹自然的壮丽与人世的苦难,诗中情感交织,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青阳峡》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敬畏。开篇以“塞外苦厌山”点明了诗的背景,表达了对险恶环境的厌倦。接着,杜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川的奇丽与壮阔,展现出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诗中“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表达了他对宇宙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仿佛在思考人类的渺小与无助。接着,魑魅与霜霰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捉摸。
最后,诗的结尾“及兹叹冥莫”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充满了哲思与感慨。整首诗既有雄壮的自然景观描写,又蕴含了深邃的哲理,体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卓越才华与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外苦厌山:描述边塞地区的艰难环境,表达厌倦之情。
- 南行道弥恶:形容南行的道路极其恶劣,暗示困境。
- 冈峦相经亘:描绘层层山峦的景象,展现地形的复杂。
- 云水气参错:云雾与水气交织,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 林迥硖角来:表示山林的茂密与险峻,形象生动。
- 天窄壁面削:天际狭窄,山壁陡峭,令人感到压迫感。
- 溪西五里石:溪水旁的石头,带有动态感,展现自然的力量。
- 奋怒向我落:石头愤怒地倾泻而下,营造出一种紧张气氛。
- 仰看日车侧:向上仰望日月车行,体现出对天空的敬畏。
- 俯恐坤轴弱:低头忧虑大地的虚弱,反映生命的脆弱感。
- 魑魅啸有风:妖怪与风声相伴,增添了神秘色彩。
- 霜霰浩漠漠:霜雪弥漫无边,强调了环境的严酷。
- 昨忆逾陇坂:回忆翻过山坂的情景,带有一丝怀旧。
- 高秋视吴岳:在高秋时节眺望吴岳,展现自然的壮美。
- 东笑莲华卑:东边的莲华山显得低矮,寓意对山川的思考。
- 北知崆峒薄:北边的崆峒山显得薄弱,反映对自然的感慨。
- 超然侔壮观:超然于壮丽的景观,感受到天地的辽阔。
- 已谓殷寥廓:将壮观与辽阔联系起来,显示对自然的敬畏。
- 突兀犹趁人:突出的山峰似乎在追赶人,象征自然的力量。
- 及兹叹冥莫:感叹于黑暗的无边,表达孤独与无助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车侧”比喻太阳的运动,增添了诗意。
- 拟人:如“奋怒向我落”赋予石头情感,表现自然的力量。
- 对仗:如“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险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杜甫在面对大自然的伟大与个人的渺小时,流露出深刻的孤独感和无奈感,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艰难与高耸的理想。
- 云水:代表自然的魅力与神秘。
- 石:象征着坚硬与不可逾越的障碍。
- 魑魅:象征恐惧与神秘的存在。
- 霜霰:象征寒冷与凄凉的环境。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复杂而深邃的自然空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青阳峡》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和平的田园
- B. 艰难的边塞
- C. 繁华的城市
- D. 热闹的集市
-
诗中“魑魅啸有风”中的“魑魅”指的是什么?
- A. 友善的动物
- B. 传说中的妖怪
- C. 美丽的花卉
- D. 和平的风景
-
诗的最后一句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与希望
- B. 孤独与无奈
- C. 兴奋与激动
- D. 满足与安详
答案
- B. 艰难的边塞
- B. 传说中的妖怪
- B. 孤独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与杜甫的《青阳峡》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月夜忆舍弟》:李白在这首诗中也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李白:杜甫的《青阳峡》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豪情与自由。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