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5:07
自作挽词
——秦观
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
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
藤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
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
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昔忝柱下史,通籍黄金闺。
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
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
修途缭山海,岂免从闍维。
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
岁冕瘴江急,鸟兽鸣声悲。
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
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
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
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孤苦无依的境遇中对死亡的感慨与哀伤。诗中讲述了一个人因遭遇不幸而流亡,生活在穷困和荒凉的环境中。他告别了世俗的生活,准备面对死亡。官员来审查他的遗物,差役来验证他的尸体。他的棺材是用藤和树皮编成的,埋葬在路旁的土堆上。故乡遥远,妻子在天边,孤魂无处归去,心里惶惶不安。曾经他做过官,享受过荣华富贵,但如今一场意外使他沦落到如此地步。身处困境的他无力应对,将来能否归还故土也成疑问。虽然道路崎岖,但他无处可逃,仿佛在遭受无尽的折磨。时光流逝,瘴气弥漫的江边,鸟兽发出悲鸣。空中细雨飘零,阴风凄凉地吹拂。墓地长满了青苔,纸钱挂在空枝上。无人为他准备祭奠,谁来给他奉上饭食?即便有挽歌,也只是空有其辞,无法表达内心的悲痛。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与苏轼、李清照等并称。秦观的词风清新婉约,擅长抒情,常以个人的情感为主题。他的词作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自作挽词》创作于秦观失意之时,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故乡、妻子的思念,以及对自身遭遇的迷茫和无奈,深刻反映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和当时社会的动荡。
《自作挽词》是一首充满哀愁的挽歌,展现了秦观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就以“婴衅徙穷荒”开篇,描绘了生存的困境与无奈,预示着全诗的悲切基调。作者用“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直接揭示了生死的无常,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与无所适从。随之而来的“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则加深了孤独感,展示出他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用“藤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描绘了他贫困的身世与凄凉的葬礼,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命运的悲惨。全诗虽然是对自己身世的挽歌,但更深层次的是对人生无常、命运捉弄的无奈感。最后,作者以“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作结,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世态的冷漠,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强烈的个人情感为主线,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述,展现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挣扎。诗中透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存困境的深切感悟,具有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意义。
诗中“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的意思是:
A. 官员来审查我的遗物
B. 官员来保护我的生命
C. 官员来给我送粮食
D. 官员来陪我聊天
诗中的“孤魂不敢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死亡的恐惧
D. 对生活的满意
诗的最后一句“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意味着:
A. 有很多人为他唱挽歌
B. 只有文字而没有人情
C. 他希望别人为他唱歌
D. 他不喜欢挽歌
答案:
秦观《自作挽词》 vs. 李白《将进酒》
秦观《自作挽词》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