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3:21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
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
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
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
这座亭子与溪水相依,随时都有微风吹过。
山涧中的松树一到夜晚便显得更加黑暗,
野生的苔藓在秋天显得格外鲜红。
雨水充足后,秋天的声音愈加清晰,
山峦在夜色中显得沉静而深邃。
主人能够保持这种宁静的氛围,
与客人的心情稍微保持一致。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朱庆馀游历山水之际,与友人相聚于溪亭,借景抒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题胡氏溪亭》这首诗通过描绘溪水、松树、苔藓等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之美的向往与感受。诗的开头两句“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生动地描绘出亭子与溪水的亲密关系,微风轻抚的意境使人感到清新宜人。接着“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两句,诗人以黑与红的对比,描绘出秋季的浓郁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涧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巨大魅力。最后两句“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则点出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心灵共鸣,表达了人们在宁静环境中,彼此心意相通的美好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渴望心灵平和、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静谧与人际情感的和谐,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平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亭与溪”关系是什么?
“涧松生便黑”中“黑”字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如何?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