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55:23
屡月不见山,胸次若逼窄。
举棹远相望,已渍双眸碧。
即之清入神,喜复遂郎觌。
非但尘思浣,顿觉余疴失。
玉流浸层峦,缘云抱幽石。
草木去浮夸,秋容净如拭。
我来谁与俦,一道兼一释。
精庐既窈深,靖宇尤邃密。
吟哦对青嶂,潇洒娱白日。
奁香勘南华,孰为寥天一。
好几个月没见到山,心中感到格外压抑。
划着小船远远眺望,双眼已经被湖水浸染成碧蓝色。
那清澈的景色涤荡心灵,喜悦再度与我相遇。
不仅是尘世的烦恼被洗净,连身体的病痛也随之消失。
晶莹的溪水浸润着层叠的山峦,云雾环绕着静谧的幽石。
草木不再浮华,秋日的景象如同被清拭过一般。
我来这里,谁能与我同游,一同解脱烦恼。
这精致的房屋深邃幽静,宇宙的广阔显得尤为神秘。
吟诵着对面青翠的山岭,洒脱的心情伴着白日的明媚。
香气在南华的夜晚中飘散,谁能与这清幽的天空相比呢?
卫宗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初夏登北山》创作于初夏,正是万物复苏、自然景色最为迷人的时节。诗人通过登山远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他渴望逃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
《初夏登北山》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气息与哲思的诗作,作者通过描写初夏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中开头的“屡月不见山”便直抒胸臆,带出一种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接着通过描绘“举棹远相望”的情景,生动展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沉醉与欢愉。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逐渐升华情感,通过“清入神”与“尘思浣”的对比,启示读者自然的力量能够洗净世俗的烦恼。在“玉流浸层峦”与“草木去浮夸”的自然景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清澈,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
此外,诗中“我来谁与俦”的孤独感与“精庐既窈深”的静谧,形成了一种意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清新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屡月不见山,胸次若逼窄。
举棹远相望,已渍双眸碧。
即之清入神,喜复遂郎觌。
非但尘思浣,顿觉余疴失。
玉流浸层峦,缘云抱幽石。
草木去浮夸,秋容净如拭。
我来谁与俦,一道兼一释。
精庐既窈深,靖宇尤邃密。
吟哦对青嶂,潇洒娱白日。
奁香勘南华,孰为寥天一。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描绘初夏的山水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并通过自然的力量来洗净心灵的烦恼,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
选择题:诗中“屡月不见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压抑
C. 兴奋
D. 伤感
填空题:诗中“玉流浸层峦,缘云抱幽石。”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表现了_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清入神”是指自然的景象使人感到入迷。(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