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立春三首》

时间: 2025-05-06 15:18:42

诗句

风光先着竹间梅,和气应从九地回。

桃李满园浑未觉,微红先向宝刀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18:42

原文展示:

风光先着竹间梅,和气应从九地回。桃李满园浑未觉,微红先向宝刀开。

白话文翻译:

春风首先吹拂竹林间的梅花,温暖的气息应当是从地下九地归来。满园的桃李花还未完全察觉,但那微红的花蕾已先在宝刀般的枝头绽放。

注释:

  • 风光:指春风。
  • 竹间梅:竹林间的梅花。
  • 和气:温暖的气息。
  • 九地:指地下深处,这里比喻春天的气息从地下深处归来。
  • 浑未觉:完全没有察觉。
  • 微红:指花蕾的微红色。
  • 宝刀:比喻梅花枝条的锋利、挺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立春三首》是他描写立春时节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立春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风、梅花、桃李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首句“风光先着竹间梅”,以春风吹拂竹林间的梅花为起点,展现了春天的气息首先在梅花上显现。第二句“和气应从九地回”,用“九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春天的温暖气息从地下深处归来,预示着春天的全面到来。后两句“桃李满园浑未觉,微红先向宝刀开”,则通过对比桃李花的未觉和梅花花蕾的微红,突出了梅花的早春之美和坚韧的生命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光先着竹间梅”:春风首先吹拂竹林间的梅花,展现了春天的气息首先在梅花上显现。
  2. “和气应从九地回”:用“九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春天的温暖气息从地下深处归来。
  3. “桃李满园浑未觉”:满园的桃李花还未完全察觉春天的到来。
  4. “微红先向宝刀开”:梅花的花蕾已经微红,先在宝刀般的枝头绽放,突出了梅花的早春之美和坚韧的生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九地”比喻地下深处,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从地下深处归来。
  • 拟人:“和气应从九地回”中的“应”字赋予了春天气息以人的行为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春风、梅花、竹林、桃李、花蕾、宝刀。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梅花象征坚韧和早春之美,宝刀比喻梅花枝条的锋利、挺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地”比喻什么? A. 地下深处 B. 天空 C. 海洋 D. 山谷 答案:A

  2. 诗中“微红先向宝刀开”中的“宝刀”比喻什么? A. 梅花枝条 B. 桃李枝条 C. 竹子 D. 树干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描绘梅花的坚韧和早春之美。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界的变化。

诗词对比:

  • 张耒《立春三首》与王安石《梅花》:都描绘了梅花的坚韧和早春之美,但张耒的诗更注重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界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

相关查询

野望二首 郡中即事三首(一作《玩荷花》) 春望 雪窦禅师 天台陈逸人 关下 村墅 山居卧疾,广利大师见访 溪夜 镜湖雪霁贻方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欢眉大眼 白字旁的字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衣字旁的字 轻溜 包含毡的成语 生栋覆屋 麥字旁的字 临崖失马 包含闸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武的成语 暮楚朝秦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称斤掂两 儿字旁的字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四点底的字 百里之任 月明风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