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4:30
蜀国僧吹芦一枝,陇西游客泪先垂。
至今留得新声在,却为中原人不知。
细芦僧管夜沈沈,越鸟巴猿寄恨吟。
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
月落江城树绕鸦,一声芦管是天涯。
分明西国人来说,赤佛堂西是汉家。
在蜀地的和尚吹着一支芦笛,远道而来的旅客眼泪早已流下。
直到现在仍留存着这新鲜的声音,但中原的人却不知晓。
细长的芦笛在夜里显得沉寂,越鸟和巴猿在唱着它们的怨恨。
当笛声在耳边渐渐消逝时,宛如一根丝线断裂了我的心。
月光沉落在江城,树木环绕着乌鸦,一声芦笛仿佛传到了天涯。
分明是西国的人说,赤佛堂的西边就是汉家。
张祜(约789年-约835年),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今四川,后迁至京城长安。他的诗风清新、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创作于张祜旅途或他乡的时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域文化的感受。诗中通过听到的笛声,唤起了对家乡的情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
这首诗通过描绘蜀地和尚的芦管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异域文化的感怀。开篇即以“蜀国僧吹芦一枝”引入,简洁而生动,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充满情感的场景。“泪先垂”一句,强烈地表达了旅客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情感之真挚令人动容。
接下来的句子“至今留得新声在,却为中原人不知”则反映了文化的隔阂,尽管美好的声音仍在,但却无人能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故事,这种无奈感使得全诗情感更加深刻。
“细芦僧管夜沈沈,越鸟巴猿寄恨吟”中,细腻的描写使得夜晚的孤寂愈发强烈,越鸟与巴猿的哀鸣,既是自然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最后两句以“月落江城树绕鸦”和“分明西国人来说”收尾,诗人将笛声与月色结合,喻示着天涯的遥远,而“赤佛堂西是汉家”则揭示了文化的交织与对故乡的归属感,展现出诗人对汉文化的深厚情感。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音乐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故乡与文化认同的复杂情感。
全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异域文化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文化与情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孤独、思乡与文化认同的复杂情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蜀国僧吹芦”中的“芦”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月落江城树绕____”,请填入合适的词。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家乡的思念。(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