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孔明白帝二祠》

时间: 2025-04-26 03:18:53

诗句

安刘事固异危刘,相去英雄二百秋。

火德方中徒僭帝,星营何陨遽亡侯。

草庐龙去存吴恨,陛戟蛙狂遗汉羞。

成败不同俱庙食,宁非霸业结偏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53

原文展示

安刘事固异危刘,相去英雄二百秋。
火德方中徒僭帝,星营何陨遽亡侯。
草庐龙去存吴恨,陛戟蛙狂遗汉羞。
成败不同俱庙食,宁非霸业结偏州。

白话文翻译

安刘的事业与危刘截然不同,相隔二百年的英雄史诗。
火德之中,徒然称帝,星宿何以陨落,急速消亡的侯爵。
草庐中的龙去世,留下了对吴国的遗恨,陛戟与蛙鸣,遗下了汉朝的羞耻。
成败的不同都在庙中祭奠,难道不是霸业的结局在偏远的州郡?

注释

  • 安刘:指安刘(刘备),代表了三国时期的蜀汉。
  • 危刘:指危刘(刘禅),是刘备的儿子,蜀汉的后主。
  • 火德:指五行中的火,寓意与权力和统治相关。
  • 草庐:指诸葛亮的草庐,象征着智慧和隐居。
  • 陛戟:指武器,象征权力和统治。
  • 庙食:指祭祀时的食物,象征着后代对前代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观念。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表达了诗人对三国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尤其是诸葛亮及蜀汉的兴衰,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题孔明白帝二祠》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古诗,诗人通过对三国历史的回溯,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钦佩与对历史成败的沉思。前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安刘与危刘的不同,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短暂。接下来的两句,运用火德和星宿的意象,表现了对权力的追求与失落。草庐和陛戟的出现,让人联想到诸葛亮的智慧与蜀汉的悲剧,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两句则点出成败的无常,历史的教训警示后人,发人深省。整首诗以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安刘事固异危刘:安刘(刘备)的事业与危刘(刘禅)的事业根本不同。
  2. 相去英雄二百秋:二者相距二百年的英雄事迹,历久弥新。
  3. 火德方中徒僭帝:在火德的影响下,有人虚假称帝。
  4. 星营何陨遽亡侯:星宿为何如此速陨,导致亡国之侯爵。
  5. 草庐龙去存吴恨:诸葛亮(草庐中的龙)去世,留下对吴国的遗恨。
  6. 陛戟蛙狂遗汉羞:陛戟与蛙鸣,留下了汉朝的羞耻。
  7. 成败不同俱庙食:成与败都在庙中祭奠。
  8. 宁非霸业结偏州:难道不是霸业的结局在偏远的州郡?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对比、象征和隐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现历史的沉重感与哲思。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强调了成败无常和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草庐:象征智慧与隐居,代表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 火德:与权力相关,象征了权力斗争的残酷。
  • 星宿:象征命运与变化,寓意历史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安刘和危刘分别指代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与刘禅
    • B. 曹操与曹丕
    • C. 孙权与孙策
    • D. 诸葛亮与周瑜
  2. 诗中提到的“草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住所?

    • A. 刘备
    • B. 诸葛亮
    • C. 曹操
    • D. 孙权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师表》:诸葛亮的名篇,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忠诚。
  • 《赤壁赋》:苏轼的作品,描写赤壁之战的壮丽与悲壮。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题孔明白帝二祠》与杜甫的《蜀相》均以诸葛亮为主题,前者更侧重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更加抒发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哀伤。二者在情感基调上虽然相似,但表达的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三国演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 夏日七首 其七 秋雨独酌三首 柯山杂诗四首 其二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秋日独酌怀荣子邕 东园 感秋呈宏父兼呈周楚望三首 其二 微云 舟行五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茱的词语有哪些 纤芥之失 金华夫人 黑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顺非而泽 包含倈的词语有哪些 趁哄打劫 姗姗来迟 英魂 四字头的字 片字旁的字 卢生 效结尾的成语 澜贱 送往劳来 业字旁的字 一清二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