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44
何用朝朝夜夜钟,一拳打透彻虚空。
诗僧不见禅僧老,月自西沉江自东。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必每天都听那晨昏的钟声,一拳打透虚空,也许能达到更深的境界。诗僧与禅僧不再相见,月亮自西边沉下去,而江水却向东流去。
李曾伯,字少白,号天水,宋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尤以山水诗见长。李曾伯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到文人墨客的熏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利州道上的一个月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诗与禅的思索。诗中借月亮与江水的景象,传达了哲学上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的精神追求。
《题利州道上江月轩》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思考的作品,李曾伯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探讨了时间和存在的主题。全诗开头以“何用朝朝夜夜钟”引入,直接质疑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与单调,表达了对常规生活的不满和对更高层次境界的向往。接着,“一拳打透彻虚空”则展现了作者对内心修炼的追求,强调了精神力量的无形与深远。
而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既是诗人的写照,也是人生哲理的体现。月亮的西沉和江水的东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世事无常。诗僧和禅僧的缺失,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反映了作者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哲学思考,也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李曾伯深厚的诗歌功力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与哲理上的探索。
诗中提到的“诗僧”与“禅僧”分别代表什么?
A) 文人和武人
B) 诗人和修行者
C) 学者和商人
“一拳打透彻虚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精神和智慧的追求
C) 对名利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月自西沉江自东”象征了什么?
A) 时间的静止
B) 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C) 时间的回归
可以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的诗中同样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哲理,但更侧重于宁静和孤独的内心世界,而李曾伯则在孤独中更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