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和山房十咏》

时间: 2025-05-10 06:26:04

诗句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

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6:04

原文展示: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助我吟唱,季节更替,秋去冬来。唯有那老禅师对此不以为意,任凭檐下的钟声如何响起。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凄凉。
  • 风籁:风声,常用来形容风动乐器或自然环境的声音。
  • 清吟:清雅的吟唱,指吟诵诗歌的声音。
  • 惟有:只有。
  • 老禅:指年长的和尚或禅师,象征超然物外的境界。
  • 檐铎:屋檐下的钟铃,常常用来报时或装饰。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老禅”一词可以联想到佛教中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哲学思想。这种境界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子韶,号静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在山房静修之时,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自和山房十咏》是李曾伯在山房静思时的作品,整首诗以清雅的语言描绘了秋冬季节的变化。首句“萧萧风籁助清吟”以风声作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秋去冬来令又更”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循环。

诗中提到的“老禅”则呈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它象征着一种不受外界变化影响的内心宁静。这与当下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最后一句“任它檐铎作何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的境界,表现出对外界声音的漠然,显示出一种禅意的智慧。

整首诗结构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风的声音伴随着我的吟唱,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2. 秋去冬来令又更:随着季节的更替,时间在不断流逝,带来了新的变化。
  3. 惟有老禅都不管:只有那位老禅师对此毫不在意,表现出他超然的态度。
  4. 任它檐铎作何声:无论檐下的钟声如何响起,他也不在乎,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风籁”比喻自然的声音,营造氛围。
  • 拟人:将风和钟声赋予情感,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秋去冬来”,形成音韵和谐的对称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对比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力量和时间的流逝。
  • 老禅:象征内心的宁静和超然的智慧。
  • 檐铎:象征世俗的喧嚣和外界的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风籁”是指什么?

    • A. 秋天的景色
    • B. 风声
    • C. 雨声
  2. “老禅”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世俗
    • B. 超然的智慧
    • C. 纷扰的生活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描写
    • B. 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风声
  2. B. 超然的智慧
  3. B. 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头》王安石:同为描写自然景色,王安石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江雪》柳宗元:两者都表现出孤独与超然的心境,但柳宗元的作品更为凄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柏溪岩头 笑笑一篇代简答王之朝 游雪窦杖锡七首·飞雪亭 与天宁寺主僧云岫对坐偶成 长儿深生日集经语示之二首 送严心传 游慈云二首 戴帅初九日无憀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七首袖 次韵前人访旧 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上皇 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角距 赫开头的成语 易同反掌 足字旁的字 斧凿痕迹 建之底的字 包含贷的词语有哪些 豪言壮语 智慧光 肉字旁的字 怫然不悦 女大不中留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匡俗济时 高不辏低不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