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12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
作者:黄庭坚〔宋代〕
张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麦。
笔力望晁董,颇遗俗眼白。
平生学经纶,胸中负奇画。
未论功活人,饱饭不常得。
妻寒尚宾敬,儿饿犹笔墨。
侧闻共伯城,鱼稻颇宜客。
又持尘生甑,欲往立四壁。
平生贷米家,十辈来簿责。
囊无孔方兄,面有在陈色。
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广道无人行,春风转沙石。
栖栖马如狗,去谒东侯伯。
布衣未可量,苍髯身八尺。
鱼乾要斗水,士困易为德。
譬之举大木,人借一臂力。
诸公感意气,岂待故相识。
吾穷乏祖饯,折柳当马策。
张侯离开沙河,三餐都吃着邺下的麦子。
他的笔力可以与晁、董二位相媲美,
却也难免被世俗的眼光所影响。
我平生学习治理之道,胸中怀有奇异的构思。
不论成就与否,温饱却并不常有。
妻子在寒冷中仍旧恭敬待客,
孩子饿得还在挥舞笔墨。
听说共伯城的鱼和稻米都很适合客人。
我又携带着尘土,想要去那儿建起自己的四壁。
我平生借米为生,十家都来责备我。
口袋里没有一分钱,脸上却流露出疲惫的神色。
守株待兔,到了年末又能收获什么呢?
宽阔的道路上无人行走,春风吹动着沙石。
马儿像狗一样无所事事,去拜访东侯伯。
我虽身穿布衣,身材却高大如八尺。
鱼干还需用斗来浸泡,士人困窘却容易得志。
比喻举起大木,人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诸位朋友感同身受,岂是靠旧相识。
我虽身处困境,仍然在祖先的饯行中,折柳送别。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擅长山水诗和词,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黄庭坚送别他的朋友张沙河时所作。张侯即将游历齐鲁诸邦,诗人以此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思念,同时也反映出自己生活的艰辛和追求理想的无奈。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黄庭坚在诗中通过对朋友的祝福,展现了自己的生活境遇与理想追求。诗的开头,张侯的离去和对美食的描绘,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转向对自己的反省与感慨,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张侯的风光,也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诗中多次提到生活的困境,如“饱饭不常得”、“妻寒尚宾敬”,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此外,诗人通过“守株伺投兔”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所作为的失落感。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是一种送别的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黄庭坚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与祝福,同时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张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麦。中的“张侯”指的是谁?
未论功活人,饱饭不常得。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守株伺投兔是用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