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8:47
《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
作者:齐己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
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
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
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
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
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
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
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
及见真龙却惊怕。
我在苏州昆山的金城中,看见金城柱上有两条龙。老和尚传说这两条龙是僧繇所画,传说他曾与龙在海中争斗。又听说在蜀国的玉局观有孙遇的画迹,盘屈的身长达八十尺。游人们都争相观看,却不敢靠近,头仰望着深邃的寒泉,水深万丈。最近有位五羊的徽上人,闲来无事用小笔画出新作。他画龙不夸耀龙的头角和须鳞,只求表现出筋骨和精神。徽上人,真正的艺术家。他给我画的双龙不言价格,普通人不敢随便悬挂。恐怕是叶公好龙,见了真龙却感到害怕。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以其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涉及佛教主题,展现了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追求与审美标准,尤其是对画龙技艺的探讨。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技艺,表达了对真正艺术的敬仰。
齐己的《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绘艺术的诗,更是对艺术真谛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深度。开篇的昆山金城和僧繇的龙,构建了一个富有历史感的艺术背景,让读者感受到艺术传承的厚重。接着提到蜀国的孙遇,以其“盘屈身长八十尺”的气势,显示了艺术作品的宏伟与震撼。最后,徽上人则代表了现代艺术的追求,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细节,而是追求龙的“筋骨与精神”,展现出一种新的艺术视角。
整首诗将不同画家的风格与理念进行了对比,强调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和内在的精神追求。尤其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惠我双龙不言价”的描写,流露出对真正艺术的珍视与敬仰。诗中对于“叶公好龙”的提及,既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警醒,提醒人们要真诚地面对艺术,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艺术的真谛,强调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深刻的内涵和精神,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作品,表现了对真正艺术的追求与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徽上人”是指哪一地区的画家?
A. 苏州
B. 徽州
C. 四川
D. 山西
诗中提到的“叶公好龙”比喻的是哪种人?
A. 真心热爱艺术的人
B. 表面喜欢,实际上害怕的人
C. 不懂艺术的人
D. 追求表面的人
齐己在这首诗中主要想表达什么?
A. 对艺术的嘲讽
B. 对艺术真谛的追求
C. 对画家的贬低
D. 只关心技法的表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