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

时间: 2025-05-02 20:48:47

诗句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

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8:47

原文展示

《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
作者:齐己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
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
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
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
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
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
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
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
及见真龙却惊怕。

白话文翻译

我在苏州昆山的金城中,看见金城柱上有两条龙。老和尚传说这两条龙是僧繇所画,传说他曾与龙在海中争斗。又听说在蜀国的玉局观有孙遇的画迹,盘屈的身长达八十尺。游人们都争相观看,却不敢靠近,头仰望着深邃的寒泉,水深万丈。最近有位五羊的徽上人,闲来无事用小笔画出新作。他画龙不夸耀龙的头角和须鳞,只求表现出筋骨和精神。徽上人,真正的艺术家。他给我画的双龙不言价格,普通人不敢随便悬挂。恐怕是叶公好龙,见了真龙却感到害怕。

注释

  • 昆山:指江苏省苏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 金城:指昆山的金城,是一个有名的景点。
  • 僧繇: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常与龙的传说联系在一起。
  • 孙遇:传说中的画家,画作以其规模和气势闻名。
  • 五羊徽上人:指的是徽州地方的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著称。
  • 叶公好龙:出自《庄子》,比喻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实际上却害怕真正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以其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涉及佛教主题,展现了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追求与审美标准,尤其是对画龙技艺的探讨。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技艺,表达了对真正艺术的敬仰。

诗歌鉴赏

齐己的《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绘艺术的诗,更是对艺术真谛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深度。开篇的昆山金城和僧繇的龙,构建了一个富有历史感的艺术背景,让读者感受到艺术传承的厚重。接着提到蜀国的孙遇,以其“盘屈身长八十尺”的气势,显示了艺术作品的宏伟与震撼。最后,徽上人则代表了现代艺术的追求,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细节,而是追求龙的“筋骨与精神”,展现出一种新的艺术视角。

整首诗将不同画家的风格与理念进行了对比,强调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和内在的精神追求。尤其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惠我双龙不言价”的描写,流露出对真正艺术的珍视与敬仰。诗中对于“叶公好龙”的提及,既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警醒,提醒人们要真诚地面对艺术,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引入个人的观察,设定了地理背景。
  • “金城柱上有二龙”:通过细节描写吸引读者的注意。
  •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引入历史传说,增加文化深度。
  • “寻常入海共龙斗”:描绘了画作的传奇色彩,增强了神秘感。
  •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转向另一位画家,展示艺术的多样性。
  • “游人争看不敢近”:表现了观众对艺术的崇敬与畏惧。
  • “近有五羊徽上人”:引入现代画家,形成对比。
  •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强调艺术创作中的内涵与精髓。
  • “徽上人,真艺者”:明确对徽上人的赞美,突显其艺术价值。
  •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表达对真正艺术的珍视。
  •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引申出对艺术真谛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同画家的风格进行对比,突出艺术的多样性。
  • 比喻:将艺术创作比作龙,强调其神秘与力量。
  • 拟人:赋予画作以生命,提升艺术品的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艺术的真谛,强调真正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深刻的内涵和精神,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画家的作品,表现了对真正艺术的追求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二龙:象征着力量与高贵,代表着艺术的巅峰。
  • 寒泉:象征着深邃与神秘,代表着艺术的源泉。
  • 筋骨与精神:象征着艺术作品的深度与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徽上人”是指哪一地区的画家?
    A. 苏州
    B. 徽州
    C. 四川
    D. 山西

  2. 诗中提到的“叶公好龙”比喻的是哪种人?
    A. 真心热爱艺术的人
    B. 表面喜欢,实际上害怕的人
    C. 不懂艺术的人
    D. 追求表面的人

  3. 齐己在这首诗中主要想表达什么?
    A. 对艺术的嘲讽
    B. 对艺术真谛的追求
    C. 对画家的贬低
    D. 只关心技法的表面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探讨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
  • 杜甫的《春望》:对社会与人情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白居易的作品在艺术追求上有相似之处,但齐己更注重内在精神,而白居易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步虚词四首 其三 步虚词四首 其二 步虚词 夜飞鹊 夜飞鹊 夜飞鹊 莲池多乌,占树争巢,终夕鸣动。天寒漏永,愁思黯然,和美成解,以纾羁怨 夜飞鹊·西风起矣,残燕如客。追怀昔游,不知涕之沾襟也。和清真韵 夜飞鹊 依清真四声 夜飞鹊 出南郭望西山和清真别情 夜飞鹊 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锅巴 立字旁的字 隔靴爬痒 金字旁的字 艺结尾的成语 亠字旁的字 小卖部 窝囊气 邑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显列 鸡鹜争食 桃来李答 远在天边 攀云追月 包含嘶的词语有哪些 舌结尾的成语 举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