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2:07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其十一
作者:齐己
莫问关门意,从来寡往还。
道应归淡泊,身合在空闲。
四面苔围绿,孤窗雨洒斑。
梦寻何处去,秋色水边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淡然与闲适的态度。他不愿去探究闭门的意图,因为自古以来,来往的人都不多。他认为应该追求一种淡泊的道理,人的身体与心灵应当融入空闲的状态。窗外四周被青苔包围,孤独的窗户上雨水洒落,形成斑驳的痕迹。梦中又要追寻何处呢?只有秋色映衬下的水边山峦。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子华,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时代背景下文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形成了浓厚的隐逸风格。齐己在此诗中表达了对淡泊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纷扰的超然态度。
齐己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开篇“莫问关门意”,直接表明了他对外界事务的漠不关心,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立思考。他用“从来寡往还”来说明,来访之人稀少,反映出一种独处的状态,恰恰是他向往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道应归淡泊,身合在空闲”,则是诗人的哲学思考。他认为,真正的道理在于追求一种淡泊的心态,身心的合一应在于闲适的状态。这种心境的追求,正是他与世俗生活的割裂。
诗中“四面苔围绿,孤窗雨洒斑”用形象的景物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与孤独,雨水的洒落又为这幅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感。最后“梦寻何处去,秋色水边山”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梦境的无尽,似乎是对人生追求的象征,而秋色的水边山则暗示着一种理想的归宿。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淡泊宁静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向往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梦寻何处去”)、拟人(“孤窗雨洒斑”)等手法,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淡泊生活的追求与对外界纷扰的超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莫问关门意”意指: a) 不要问我闭门的原因 b) 问题不重要 c) 关门是为了安全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淡泊生活的追求 c) 对名利的渴望
“四面苔围绿”中的“苔”是什么植物? a) 竹 b) 青苔 c) 菊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追求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相似的情感基调和哲学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