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2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20:07
辞坟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十年一展墓,
旬浃复东旋。
岂负襁褓爱,
横遭章绶缠。
更来知几日,
遗恨恐终天。
恸哭出松径,
悲风为飒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深切的哀痛。十年过去,我再次来到墓前,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又是东风吹拂的季节。难道我会辜负在襁褓中的爱吗?却不想在世间遭遇了如此的缠绵与困扰。我不知道还能再来多少次,心中积压的遗恨恐怕会伴随我终老。哭声回荡在松树林间,悲风也随之呼啸而来。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词风格多以沉郁悲凉为主,常表现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际,表面上是对墓地的拜访,实际上更深层次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的思考。
《辞坟》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沉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十年一展墓”,直接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结合,诗人已经在时光的流转中失去了许多,而每一次回到墓前,都是一次心灵的重温。
接下来的“岂负襁褓爱”,则流露出对亲情的怀念与自责,襁褓象征着无辜与柔弱,而诗人却在命运的捉弄中感到无能为力。这里的“章绶缠”暗示了世俗的繁杂与束缚,诗人内心的哀痛与愤懑愈发凸显。
“更来知几日,遗恨恐终天”,感叹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遗恨或将伴随一生,无法释怀。最后的“恸哭出松径,悲风为飒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痛哭的声音在松林中回荡,悲风似乎在为他感到哀伤,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及死亡的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苍凉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展现了人对生命和情感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十年一展墓”,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对逝者的思念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时间的无所谓
“岂负襁褓爱”中的“襁褓”象征什么?
A. 亲情
B. 友情
C. 爱情
诗中提到的“悲风为飒然”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