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19
咄咄两小儿,多言空尔为。
後之日无定,不觉心有期。
尺棰探苍溟,俱令傍者嗤。
谁谓不能决,孔兵乃真知。
这两位小孩吵吵嚷嚷,争论得无所适从。
未来的日子无常,谁能预料其中的变数呢?
用尺子去丈量深邃的海洋,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嘲笑。
谁说我无法下定决心?孔子和兵家才是真正的智慧。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太虚,号淮海,宋代著名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秦观的词风清新婉丽,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诗列子》写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秦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无奈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诗列子》是秦观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的“咄咄两小儿”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两个小孩争吵的场景,反映出人类在面对复杂现实时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小孩的争吵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深刻揭示了人心的脆弱和不安。
接下来的“後之日无定,不觉心有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无常与不可预测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对未来的期望和焦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心理状态。
“尺棰探苍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似乎在说人类的探索是多么微不足道,周围的“嗤”声则是对这种探索的嘲讽。最后一句“谁谓不能决,孔兵乃真知”则反转了前面的悲观情绪,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暗示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对未来的预测,而是对当下的把握与理解。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秦观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迷茫,但最终强调智慧的重要性,呼唤对当下的理解与把握。
“咄咄两小儿”中“咄咄”意指:
A. 争吵激烈
B. 和平安静
C. 友好交谈
D. 互相帮助
“尺棰探苍溟”中的“苍溟”是指:
A. 高山
B. 深海
C. 沙漠
D. 森林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未来的盲目乐观
B. 人生的无常与智慧的重要性
C. 生活的美好
D. 对战争的反思
与秦观的《诗列子》相较,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探讨了时间与人生的无常,但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感悟与个人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