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1:46
作者: 秦观 〔宋代〕
匹马骄嘶石路斜,
观音洞口踏烟霞。
普陀风景差相似,
只欠潮音小白花。
骑着马,马儿在山路上嘶鸣,路面斜斜的;
在观音洞的入口,踏着烟雾和霞光。
普陀山的风景虽有些相似,
但却缺少那潮水声中盛开的白花。
“观音洞”指的是普陀山上的一个著名景点,与观音菩萨有关,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向往。普陀山在中国文化中是慈悲和灵性的象征。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览普陀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佛教文化的思考,反映了作者的心灵追求与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普陀山的自然风光与灵性魅力。诗的开头以“匹马骄嘶石路斜”引入,构建出一种动感,描绘出骑马行走在斜石路上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来到“观音洞口”,此处的“踏烟霞”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传达了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最后,诗人提到普陀山的风景与此地相似,但缺乏“潮音小白花”,这句诗既是对自然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内心渴望的追求,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宗教文化的热爱,展现了他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心灵寄托与内在宁静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个?
A) 黄山
B) 普陀山
C) 泰山
D) 峨眉山
“踏烟霞”是什么意思?
A) 踏在烟雾上
B) 踏着云雾与霞光
C) 踏在水面上
D) 踏着泥土
诗人缺少的是什么?
A) 明月
B) 潮音小白花
C) 高山
D) 大海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秦观的《观音洞》则展现了一种轻松的游览心情,强调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