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7:20
行路易,行路易,方寸中閒是天地。
诗书能生万里翼,一出门外风云起。
彼水马儿如江河,彼醯鸡辈知瓮耳。
汝今此行有足行,我为之喜非徒喜。
先生在前充安公,后学在侧太初子。
如舟顺流帆佐使,如辕欲南车有指。
有文举表人已羡,入夫子门谁敢议。
机会来时非偶然,功名发轫斯可矣。
岂知我,犹望汝,谦以养高勿自高,
虚以求是勿自是。
觅慈湖,拜象山,不见了翁愧程氏。
终为巍巍大儒宗,可是录录常流士。
自顾衰景薄下舂,聊写苦语累行李。
行路易,行路易,易处有难从此始,
试深思之有馀味。
行路容易,行路容易,心中无所牵挂便是天地。
诗书能使人翱翔千里,出门时风云变幻莫测。
那江河之水如马奔腾,那些鸡鸣狗吠的人又怎能理解?
你这一趟旅途走得顺利,我为之高兴,这可不是随便的喜悦。
前面是老师充当安公,身边的学生如同太初子。
就像船顺水而行,帆助航行;就像车子有方向指引。
有文采的人被举荐已让人羡慕,进入孔子门下,谁敢随便议论?
机会降临时并非偶然,功名的根基就此扎下。
谁能知道,我仍旧期望你,谦虚以养高,不要自高自大,
虚心求是,不要自以为是。
去寻慈湖,拜访象山,见不到老师,心中惭愧程氏。
最终将成为巍巍的大儒宗,但也不过是平常的流士。
自顾衰老景象薄弱,聊以写下这苦涩的行李。
行路容易,行路容易,容易之处难关从此开始,
试着深入思考其中的滋味。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诗人,生于文化繁荣的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多关注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送别朋友陈晟谋求仕途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行路易送陈晟谋仕》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度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全诗以“行路易”为引,反复强调人生路途的复杂和变化,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诗中提到的“诗书能生万里翼”,展现了知识的力量和对未来的期许。在送别的场景中,诗人不仅祝福朋友顺利,更提醒其保持谦虚和理智,避免自满自傲,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还通过“舟顺流帆佐使”、“文举表人已羡”等意象,描绘了人生的机遇与挑战。机会来临并非偶然,而是付出努力的结果,显示出诗人对功名的看重与对朋友的鼓励。最后,诗人自省的部分则增添了诗的厚度,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对比与呼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如“舟顺流”)、对比(如理想与现实)、排比(反复“行路易”)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谦虚的品德,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期望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反复提到的“行路易”代表什么?
A. 行路简单
B. 人生的复杂
C. 诗歌的主题
D. 朋友的祝福
“诗书能生万里翼”中的“万里翼”意味着什么?
A. 远行的能力
B. 知识的力量
C. 诗歌的美
D. 朋友的祝福
诗中提到的“谦以养高”强调了什么?
A. 自信
B. 自满
C. 谦虚
D. 自我提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友情与人生的哲理。两者均通过对行路和未来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