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8:18
著籍初同阙里多,采芹先致鲁风和。
欲将大策观胸胆,尽召中堂列雁鹅。
终日正言何忌讳,几人余力尚委蛇。
岂惟太守知为政,仍见先生善设科。
这首诗写道:初次入学时,许多同学都在同一地方聚集,像是春天时采摘芹菜,带来了鲁国的清新气息。我希望能够将高尚的志向展现出来,召集众人一起讨论,就像平时聚集在大厅里的大雁和鹅。整天都在说正当的话,何必忌惮呢?又有多少人还有余力去敷衍了事呢?岂止是太守懂得治理,老师也善于设立规范。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对教育和治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辙的人文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提到“著籍初同阙里多”,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校园氛围,强调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接着,诗中提到“欲将大策观胸胆”,表现了对理想和抱负的渴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终日正言何忌讳”,表达出作者对言论自由与真理的追求,认为无所畏惧地表达自我才是对学问的尊重。而“几人余力尚委蛇”则暗示了当时学子中的一些人并不认真学习,反映了对学术态度的批判。
最后两句“岂惟太守知为政,仍见先生善设科”不仅点明了治理与教育的关系,也强调了教师在塑造学生品德与知识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对教育者的期待。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平仄对仗,韵律优美,内容上则蕴含深刻的社会与教育哲理,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教育的热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雁鹅”)、对仗(“终日正言”与“几人余力”)、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责任,呼吁学子们要有志向、敢于表达真理,同时也赞扬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体现了苏辙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关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