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事》

时间: 2025-05-06 02:59:08

诗句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9:08

原文展示

感事
陈与义 〔宋代〕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白话文翻译

这场战乱实在难以言说,战斗的声音仍未平息。
公卿们面临危险,衣衫不整,江汉水流依旧向东。
黄龙府的风声已经断绝,白鹭洲的云彩也随风而移。
为何国家的步伐如此缓慢,我心中却常常为君王忧虑。
世事难以预料,我的人生本来就如浮萍般漂浮不定。
四野的菊花纷纷开放,究竟是为了谁的秋天而盛开?


注释

  • 丧乱:指战乱、动乱的局面。
  • 干戈:指战争,常用以形容兵器的状态。
  • 公卿:指国家的高级官员。
  • 左衽:古代服装左衽为有失礼的穿法,暗指动乱时期的混乱局面。
  •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象征着故土。
  • 风断:形容风声的消失。
  • 黄龙府:指黄龙是古代的象征,代表国家。
  • 云移:云彩的变化,象征时局的变迁。
  • 国步:国家的行步或发展步伐。
  • 副君忧:为君主感到忧虑。
  • :漂浮不定,形容生活的无常。
  • 菊花: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孟坚,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常州。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同时关注社会时事与人间疾苦。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感事》创作于宋代动乱时期,国家政局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以及内心的无奈与忧虑。


诗歌鉴赏

《感事》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诗人在动乱的社会背景下,感受到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的无力。开篇的“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便道出了社会动荡的惨烈和不安,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公卿危左衽”揭示了官员们的窘迫,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危机感。江汉水流象征着历史的延续,然而在动乱中,似乎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国家的变迁与个人心境的浮沉。国事如云,时局如风,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迷茫与忧虑在此得到了深刻的表现。最后两句则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菊花的盛开,似乎在问:在纷乱的世事中,究竟是为了谁的秋天而盛开?这不仅是对时代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处境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战乱的苦痛难以言说,战斗仍未结束。
  2.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公卿们处于危险之中,衣衫不整,江汉水依然向东流去,象征着故土的无情流逝。
  3.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黄龙府的风声已断,白鹭洲的云彩也变幻无常,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
  4.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为何国家的步伐如此缓慢,诗人心中为君主感到忧虑。
  5.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世事难以预测,我的生命本就如浮萍般漂流不定。
  6.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四周的菊花纷纷开放,究竟是为了谁的秋天而盛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萍,表现生活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 对仗:如“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暗示在动荡中仍然存在美好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感伤的笔调,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丧乱:象征国家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
  • 干戈:象征战争与冲突。
  • 江汉:象征历史与故乡。
  • 黄龙府:象征国家的权力与神圣。
  • 菊花:象征坚韧、高洁与秋天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干戈”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友谊
  2. 诗人通过“菊花纷四野”想表达什么?

    • A. 个人的快乐
    • B. 对动乱的无奈
    • C. 对秋天的喜爱
  3. 诗中的“公卿危左衽”是什么意思?

    • A. 官员们的衣着整齐
    • B. 官员们处于危险之中
    • C. 官员们享有荣华富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但陈与义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坚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满庭芳·急管哀弦 信笔再和二首 卜算子 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送剑与傅岩叟 洞仙歌 临江仙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 浣溪沙(黄沙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市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卧冰求鲤 心满意得 牛字旁的字 玩威 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日入厨 终斩 衣字旁的字 载路 露水 耒字旁的字 白袷蓝衫 包含舌的成语 褎然居首 愁结尾的成语 早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