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8:14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
作者:白居易
穷冬月末两三日,
半百年过六七时。
龙尾趁朝无气力,
牛头参道有心期。
荣华外物终须悟,
老病傍人岂得知。
犹被妻儿教渐退,
莫求致仕且分司。
唯生一女才十二,
只欠三年未六旬。
婚嫁累轻何怕老,
饥寒心惯不忧贫。
紫泥丹笔皆经手,
赤绂金章尽到身。
更拟踟蹰觅何事,
不归嵩洛作闲人。
七年囚闭作笼禽,
但愿开笼便入林。
幸得展张今日翅,
不能辜负昔时心。
人间祸福愚难料,
世上风波老不禁。
万一差池似前事,
又应追悔不抽簪。
寒冬的最后几天,
我已过了五十多岁。
像龙尾那样的朝霞,
我却无力追赶;
像牛头那样的路途,
我心中仍有期盼。
对于荣华富贵,我终究要看开,
老病之事旁人又怎能知晓?
只是被妻儿渐渐劝退,
不求退休且分担公务。
我只有一个女儿才十二岁,
只差三年就满六十。
婚嫁的事情轻松,何必怕老,
饥寒的日子我早已习惯,不怕贫穷。
紫泥和丹笔我都亲手书写,
红绶和金章也都归于我名下。
我本想踟蹰寻求何事,
不如回到嵩山和洛阳去享受闲适。
七年被囚禁如同笼中的鸟,
但愿开笼之后能飞入森林。
幸好今天我得以展翅,
不能辜负我往日的心愿。
人间的祸福真难以预测,
世间的风波使人老而难忍。
万一再犯错误像以前那样,
我又得追悔不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6年。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著称,尤其在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思想上有很高的成就。
戊申年是指公元827年,白居易在年末时写下此诗,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此时他已年近五十,回顾往昔,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无情。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是白居易在暮年时写下的感怀之作,诗中通过对冬末时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风格。
诗人在开篇以“穷冬月末”引入,暗示了他人生的晚期,随后以“龙尾趁朝无气力”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活力的感慨。诗中提及家庭责任和个人理想的矛盾,透出一种无奈和沉重。对于妻儿的教导,诗人选择了妥协,不再追求虚名,而是安于现状。
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过往的追忆,“七年囚闭作笼禽”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他被困的心情,渴望重获自由的心态显而易见。最后,诗人对未来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有着深刻的体悟,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坚持,虽年华已逝,心中仍有梦想,仍不愿辜负昔日的追求。
全诗围绕人生的转变与感悟,表达了对家庭责任、个人理想与生活的感慨,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白居易的“穷冬”指的是什么时候?
诗中提到的“龙尾”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家庭的态度是:
白居易与杜甫同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都关注社会与人生,但白居易更倾向于平易近人的风格,而杜甫则在悲愤中追求理想与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