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朱明洞》

时间: 2025-04-25 22:48:50

诗句

晨策渡溪桥,迤逦寻古洞。

连冈行渐别,长林目遥送。

渐远绝人烟,稍近闻禅诵。

云护瑶台暖,鸟蹴琪花动。

曰予慕幽旷,夙托游仙梦。

逝彼岂无忧,尘网不我纵。

人惟知足足,物以无用用。

暂托水云游,谢彼役役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8:50

原文展示

过朱明洞
李云龙 〔明代〕

晨策渡溪桥,迤逦寻古洞。
连冈行渐别,长林目遥送。
渐远绝人烟,稍近闻禅诵。
云护瑶台暖,鸟蹴琪花动。
曰予慕幽旷,夙托游仙梦。
逝彼岂无忧,尘网不我纵。
人惟知足足,物以无用用。
暂托水云游,谢彼役役众。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骑马渡过溪边的桥,沿着曲折的小路寻找那古老的洞穴。
随着行程的推进,渐渐与连绵的山冈分开,长长的树林在远方目送我的背影。
渐渐地远离了人烟,渐近时却听见了佛寺的禅音。
云彩温暖地环绕着瑶台,鸟儿轻轻掠过,花儿也随之摇动。
我渴望那幽静的境地,早就寄托于游仙的梦想。
那世俗的忧愁难道不存在吗?尘世的网罗却不让我自由。
人只需知足常乐,物质的追求实在无用。
暂时寄情于水云的游历,告别那繁忙的世俗生活。

注释

  • 晨策:清晨骑马。
  • 迤逦:形容道路曲折。
  • 古洞:指古老的洞穴。
  • 人烟:人类居住的地方,指人迹罕至。
  • 禅诵:佛教的念经声。
  • 瑶台: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 尘网:比喻世俗的牵绊与烦恼。
  • 知足足:知足常乐。
  • 役役众:繁忙的人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云龙,明代诗人,生于浙东,在文学上以其清新的自然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云龙游历朱明洞时,体现了他对自然幽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云龙的《过朱明洞》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晨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开篇的“晨策渡溪桥”就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骑马渡过溪边的桥,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接着,随着“连冈行渐别,长林目遥送”的描写,诗人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了一种人迹罕至的境地。在此过程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对喧闹世界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渐远绝人烟,稍近闻禅诵”,在自然的静谧中传来了佛教的诵经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对生活中的繁忙与忧虑进行了反思。最后,诗人通过“人惟知足足,物以无用用”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云龙高洁的情操与深邃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晨策渡溪桥:清晨骑马渡过小溪的桥,表现出清新自然的场景。
  • 迤逦寻古洞:沿着曲折的小路寻找古老的洞穴,暗示对古老文化的向往。
  • 连冈行渐别:随着行程,渐渐与山冈分离,描绘出远离尘世的感觉。
  • 长林目遥送:长长的树林在远方目送,表达一种孤独与宁静。
  • 渐远绝人烟:远离人烟,突出自然的幽静。
  • 稍近闻禅诵:接近时听见禅音,增添了宗教的精神内涵。
  • 云护瑶台暖:温暖的云彩环绕着理想的地方,象征着内心的憧憬。
  • 鸟蹴琪花动:鸟儿轻舞,花儿随之摇动,展现自然的生命力。
  • 曰予慕幽旷:我渴望那幽静的境地,表达诗人的内心向往。
  • 夙托游仙梦:早已有游仙的梦想,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逝彼岂无忧:世俗的忧虑难道不存在?
  • 尘网不我纵:尘世的网罗不让我自由,表达对世俗的反思。
  • 人惟知足足:人只需知足常乐,强调满足心态的重要。
  • 物以无用用:物质追求实在无用,体现对物质的超脱。
  • 暂托水云游:暂时寄情于水云的游历,表现逃避世俗的愿望。
  • 谢彼役役众:告别繁忙的人群,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尘网”比喻世俗的牵绊。
  • 拟人:如“鸟蹴琪花动”,赋予鸟儿动感。
  • 对仗:如“晨策渡溪桥,迤逦寻古洞”,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幽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思考,传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新的开始、希望。
  • 溪桥: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 古洞:代表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禅诵: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 云、鸟、花: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代表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A.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B. 通过讲述故事
    C. 通过对话

  2. “人惟知足足”的意思是:
    A. 知道足够的东西
    B. 知足常乐
    C. 知道很多

  3.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与宁静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幽美,但更多表现出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李云龙的《过朱明洞》则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对世俗的批判与哲理思考,展现了更深层的个人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云龙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明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秦娥 秋夜即事 忆秦娥 秋夜怀月仪 忆王孙 隆冬即事 忆王孙 新秋即事 忆王孙 仲夏即事 忆王孙 初春即事 如梦令 题落花胡蝶卷子 如梦令 夜咏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二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刿目鉥心 外怯内勇 龙仔 犬字旁的字 包含心的成语 不稼不穑 孤立无助 砻甓 包含伯的词语有哪些 不仁不义 卵结尾的成语 十二碧峰 周柱史 克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所剩无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