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5:30
背囊负丹经,花溪策绿玉。
既经琪林下,遂造仙山麓。
流水绕洞门,深松隐茅屋。
秋云寒不归,暮鸟飞相逐。
坐玩赤叶枫,行采黄花菊。
紫芝既可茹,秘检时自读。
渺矣丘中想,永怀霞外躅。
背着装有丹经的背囊,沿着花溪策马前行。
经过琪林的树下,终于来到仙山的山脚。
流水环绕着洞口,深松树遮掩着茅草屋。
秋天的云彩寒冷,我却不愿归去,
黄昏时分,飞鸟在空中追逐。
我坐着欣赏赤色的枫叶,走着采集黄色的菊花。
紫芝可以食用,偶尔自我品读。
在这渺小的丘陵中,我的想法飘渺,
永远怀念那霞光外的足迹。
作者介绍:李云龙,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诗作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诗人在闲暇之余游历青霞谷,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借此抒发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过青霞谷》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青霞谷的深情向往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开篇以“背囊负丹经”引入,表明诗人不仅是在游历,也是带着追求精神的背负,暗示了对道教文化的追求。接着“花溪策绿玉”,描绘了诗人在花溪间骑马的轻快情景,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随着诗句的推进,我们看到“流水绕洞门,深松隐茅屋”,流水的潺潺声与深松的静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秋天的寒云和飞鸟的追逐则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诗人似乎在感慨即将到来的冬季,带有一丝对归宿的渴望。
最后几句,诗人坐在赤叶枫旁,采摘黄花菊,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亲近与享受。紫芝的可食性与自我品读的提及,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自然的利用。整首诗在描绘美好自然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思考,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青霞谷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背着什么样的包?
诗中描绘的溪流是什么颜色的?
诗人采摘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