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7:57
逍遥长林下,倚杖秋山麓。
石室飘紫烟,茅堂带乔木。
山鸟时一鸣,溪流凡几曲。
飞泉散成珠,澄潭碧如玉。
黄猿接臂饮,翠羽联翩浴。
清涟写晴霞,惊湍沸深竹。
奇峰竖皆倒,白石煮欲熟。
愿将浇块垒,何但清心目。
恨无赤鲤骑,飞入湖中宿。
在长林的阴凉处,我悠然自得地靠着拐杖,坐落在秋天的山脚下。石室里飘荡着紫色的烟雾,茅草屋旁边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山鸟偶尔鸣叫,溪水在这里蜿蜒流淌。飞泉如珠般四散,清澈的潭水碧绿如玉。黄猿与我并肩饮水,翠色的羽毛在水中嬉戏。清澈的涟漪映照着晴空的霞光,惊涛拍打着深竹,发出沸腾的声响。奇特的山峰仿佛倒立,白石在煮沸似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我希望能把这些美景都浇灌在心中,何必只是让心灵得到宁静呢?我多么希望有一只赤鲤能骑着我,飞入湖中安然栖息。
典故解析:本诗描绘的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李云龙是明代的诗人,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鲜明。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一次秋游中所作,描绘了诗人所见的美丽山水,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展现了李云龙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以“逍遥”二字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被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山水世界:紫烟缭绕的石室、翠绿如玉的潭水、飞泉如珠的壮观景象,无不展现出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诗中多处描绘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黄猿接臂饮,翠羽联翩浴”,生动地展示了生灵与环境的亲密关系。这些细节不仅使景象更加生动,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联“愿将浇块垒,何但清心目”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美好景象永驻心间的愿望,展示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心灵的独立与自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绘的石室飘散什么颜色的烟?
诗人希望有一只什么动物骑着自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云龙的自然诗歌比较: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奔放为主,而李云龙则更倾向于细腻和沉静的自然描绘,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