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避暑二首》

时间: 2025-04-28 08:28:08

诗句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

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

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

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8:08

原文展示:

避暑二首 徐凝 〔唐代〕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 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 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 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

白话文翻译:

一棵树上金色的叶子密密麻麻,几亩地上碧绿的草丛稀稀疏疏。 为了避暑,我坐在溪边,何妨直接钓鱼呢? 斑驳的竹席感觉凉爽,头发稀少使得角冠显得清爽。 在长长的林荫下避暑,寒蝉又开始鸣叫了。

注释:

  • 金染:形容树叶金黄,如同染上了金色。
  • 碧鲜:指碧绿的草地。
  • 临溪:靠近溪流。
  • 筒簟:用竹筒编织的席子。
  • 角冠:古代的一种帽子,形状似角。
  • 寒蝉:指在秋天鸣叫的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避暑时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避暑的场景,通过“金染”和“碧鲜”的色彩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景。诗中的“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而“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则进一步以物喻人,通过竹席和角冠的描述,传达了清凉和清爽的感觉。最后,“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以寒蝉的鸣叫作为背景,增添了一丝秋意,使得整个避暑的场景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通过对比金色的树叶和碧绿的草地,描绘了夏日景色的丰富多彩。
  • “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表达了诗人选择在溪边避暑,并享受钓鱼的乐趣。
  • “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通过竹席和角冠的描述,传达了清凉和清爽的感觉。
  • “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以寒蝉的鸣叫作为背景,增添了一丝秋意,使得整个避暑的场景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金染”和“碧鲜”的对比,增强了景色的视觉效果。
  • 拟人:“何妨直钓鱼”中的“何妨”赋予了动作以人的态度,显得轻松自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夏日避暑,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金染:象征着夏日的丰收和成熟。
  • 碧鲜:代表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 寒蝉:预示着季节的转变,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染”指的是什么? A. 金色的树叶 B. 金色的草地 C. 金色的阳光 D. 金色的溪水

  2. 诗人选择在哪里避暑? A. 山中 B. 溪边 C. 林下 D. 田野

  3. 诗中提到的“寒蝉”象征着什么? A. 夏日的炎热 B. 秋天的凉爽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凝的《避暑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凝的诗更注重夏日避暑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秋日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汶上公署 卜酌 立春后一日寄京中诸友 新岁偶书 秋夜闻雁(二首) 龟山战歌 夜坐书怀柬刘伯叙 昌平道中 答或人 咏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另巍巍 山不厌高 捧腹轩渠 不见棺材不落泪 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迁善去恶 疑难杂症 濮鈆 浮踪浪迹 香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促景 峻流 見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