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8:20
丁巳重阳
作者: 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
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
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
归鞭唯拍马鞯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还未到来,我便已登高远望,看到那黄花,独自一人饮酒。旅居在外,恰逢连日的雨,家乡的情况像是隔着河流的砧板,声音模糊。生活混乱,已失去耕种的计划,生病后也不谈济世的理想。自我庆贺能在这样的时刻放下心中的执念,回家的路上只听得马鞭轻拍,吟唱起心中的诗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空图(约837年-908年),字子长,号静斋,唐代诗人、文学家,擅长五言诗和乐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前夕,诗人身处他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复杂。
《丁巳重阳》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情绪。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团圆与长寿,然而,诗人在外旅居,面对着连日的雨水,愈发显得孤寂与无奈。首句“重阳未到已登临”中,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期待和对故乡的向往,但随之而来的“探得黄花且独斟”,则是在孤独中自斟自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客舍喜逢连日雨”,在这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客舍的环境更显得冷清,故乡的声音又“似响隔河砧”,距离的遥远使得思念更加深切。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反思了自己因外界变故而失去的生活轨迹,体现了内心的无奈与对生活的迷茫。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选择自我放弃与释怀,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重阳节的背景,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文化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超然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迷茫以及对自我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亲情的眷恋。在诗中,雨的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测试:
《丁巳重阳》的作者是谁?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诗中“家山似响隔河砧”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景,但诗中更多的是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而司空图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