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除夜》

时间: 2025-05-02 13:29:08

诗句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历日,

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9:08

原文展示:

除夜 徐铉 〔唐代〕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白话文翻译:

寒夜的灯光闪烁,时间缓缓流逝,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这一切都真实不欺。 过去的往事随着残破的日历一同消逝,春风又怎能认出旧时的容颜? 预感到新年的酒难以先饮,更羡慕乡间的小儿无忧无虑。 吟咏完毕,明朝将这首诗赠予知己,便需将其题为去年的诗作。

注释:

  • 寒灯:指冬夜中燃烧的灯火。
  • 耿耿:形容灯光微弱而明亮。
  • 漏迟迟:指时间缓慢流逝,漏指古代计时器。
  • 送故迎新:指辞旧迎新,即过年。
  • 了不欺:完全真实,不欺骗。
  • 残历日:指残破的日历,象征过去的一年。
  • 宁识:怎能认识。
  • 预惭:预先感到惭愧。
  • 岁酒:指新年时饮的酒。
  • 乡傩:指乡间的传统节日活动,傩是一种古代的驱邪仪式。
  • 吟罢:吟咏完毕。
  • 赠知己:赠送给知心朋友。
  • 题作去年诗:将这首诗题为去年的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唐代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以文学才华著称,尤其擅长诗歌和骈文。徐铉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夜,诗人通过描绘寒夜中的灯光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回忆和对新年的期待。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新年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除夕之夜为背景,通过寒灯、漏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过去与未来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复杂情感。诗中的“往事并随残历日”一句,深刻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而“春风宁识旧容仪”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后两句通过对新年酒和乡间小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除夕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灯耿耿漏迟迟”:寒夜中的灯光微弱而明亮,时间缓缓流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2. “送故迎新了不欺”:辞旧迎新,这一切都真实不欺,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
  3. “往事并随残历日”:过去的往事随着残破的日历一同消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4. “春风宁识旧容仪”:春风又怎能认出旧时的容颜,进一步强化了对过去的感慨。
  5. “预惭岁酒难先饮”:预感到新年的酒难以先饮,表达了对新年的复杂情感。
  6. “更对乡傩羡小儿”:更羡慕乡间的小儿无忧无虑,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7. “吟罢明朝赠知己”:吟咏完毕,明朝将这首诗赠予知己,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8. “便须题作去年诗”:便需将其题为去年的诗作,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寒灯耿耿”比喻冬夜中微弱而明亮的灯光。
  • 拟人:“春风宁识旧容仪”将春风拟人化,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送故迎新”与“往事并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回忆和对新年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寒灯:象征冬夜中的孤独和静谧。
  • 漏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残历日:象征过去的一年。
  • 春风:象征新生和希望。
  • 岁酒:象征新年的喜庆。
  • 乡傩:象征简单和纯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灯耿耿”比喻什么? A. 冬夜中的孤独和静谧 B. 时间的流逝 C. 新年的喜庆 D. 过去的往事

  2. “往事并随残历日”表达了什么? A. 对新年的期待 B. 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C.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D. 对友情的珍视

  3. “春风宁识旧容仪”中的“宁识”是什么意思? A. 怎能认识 B. 愿意认识 C. 已经认识 D. 不想认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元日》:通过对新年的描绘,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
  • 杜甫《除夜》: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新年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徐铉的《除夜》与王安石的《元日》都描绘了新年的景象,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新年的复杂情感,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了解徐铉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

相关查询

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嘉佑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内翰 桃花源诗 送司马学士君实通判郓州 马殿丞通判密州 寄题终守园池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陆机宅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六钱鎛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十不离九 黍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横峰侧岭 手字旁的字 鲜食 珠圆玉洁 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部的成语 以一驭万 脯醢 东莱 魅力四射 树党 月平 皿字底的字 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