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寒食宿陈公塘上》

时间: 2025-04-30 18:37:33

诗句

垂杨界官道,茅屋倚高坡。

月下春塘水,风中牧竖歌。

折花闲立久,对酒远情多。

今夜孤亭梦,悠扬奈尔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7:33

原文展示:

寒食宿陈公塘上 徐铉 〔唐代〕 垂杨界官道,茅屋倚高坡。 月下春塘水,风中牧竖歌。 折花闲立久,对酒远情多。 今夜孤亭梦,悠扬奈尔何。

白话文翻译:

在官道旁,垂柳成行,茅屋依傍在高坡之上。 月光下的春塘水波荡漾,风中传来牧童的歌声。 折下一枝花,悠闲地站立良久,对着酒杯,思绪飘向远方。 今夜在孤亭中做梦,梦中的景象悠扬,却无奈何。

注释:

  • 垂杨:垂柳,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界:分隔,这里指垂柳分隔了官道。
  • 官道:官方修建的道路。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 倚:靠,依傍。
  • 高坡:较高的山坡。
  • 春塘水:春天的池塘水。
  • 牧竖歌:牧童的歌声。
  • 折花:摘取花朵。
  • 闲立:悠闲地站立。
  • 对酒:对着酒杯,指饮酒。
  • 远情:遥远的思绪或情感。
  • 孤亭:孤独的小亭子。
  • 悠扬:形容声音或景象优美而长远。
  • 奈尔何:无奈何,无法控制或改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南唐的官员,后随李煜降宋,成为北宋的官员。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夜晚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孤独、悠远的情感。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传统上要禁火冷食,是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诗人可能在这一天感到特别的孤寂和思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节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春夜图景。诗中“垂杨界官道,茅屋倚高坡”描绘了官道旁的垂柳和依傍高坡的茅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月下春塘水,风中牧竖歌”进一步以月光和牧歌点缀春夜,增添了诗意和动感。后两句“折花闲立久,对酒远情多”则抒发了诗人悠闲中的深沉思绪,折花与对酒的动作,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念。结尾的“今夜孤亭梦,悠扬奈尔何”则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梦中的悠扬景象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首句“垂杨界官道,茅屋倚高坡”通过垂杨和茅屋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垂杨界定了官道的边界,茅屋依傍在高坡,显得孤高而宁静。
  • 第二句“月下春塘水,风中牧竖歌”以月光和牧歌为元素,增添了诗意的动感,春塘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牧童的歌声随风飘扬,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氛围。
  • 第三句“折花闲立久,对酒远情多”通过折花和饮酒的动作,表达了诗人悠闲中的深沉思绪,折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酒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
  • 结尾句“今夜孤亭梦,悠扬奈尔何”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梦中的悠扬景象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垂杨界官道”中的“界”字,比喻垂杨像界线一样分隔了官道。
  • 拟人:如“茅屋倚高坡”中的“倚”字,赋予茅屋以人的动作,显得生动。
  • 对仗:如“月下春塘水,风中牧竖歌”中的“月下”与“风中”,“春塘水”与“牧竖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寒食节夜晚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独、悠远的情感。诗中的垂杨、茅屋、月光、牧歌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念。

意象分析:

  • 垂杨:象征春天的生机,同时也界定了官道的边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乡村景象。
  • 茅屋:简陋的房屋,依傍在高坡,显得孤高而宁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 月下春塘水:月光下的春塘水波荡漾,增添了诗意的动感,象征着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 风中牧竖歌:牧童的歌声随风飘扬,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氛围,象征着乡村的宁静和纯真。
  • 折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折花的行为表达了诗人悠闲中的深沉思绪。
  • 对酒:饮酒的动作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对酒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孤亭梦:梦境中的孤亭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梦中的悠扬景象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垂杨界官道”中的“界”字是什么意思? A. 界限 B. 分隔 C. 边界

  2. 诗中“月下春塘水”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池塘 B. 秋天的池塘 C. 冬天的池塘

  3. 诗中“折花闲立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悠闲 B. 忧郁 C. 孤独

  4. 诗中“今夜孤亭梦”中的“孤亭”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宁静 C. 美丽

答案:

  1. B. 分隔
  2. A. 春天的池塘
  3. C. 孤独
  4. A.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清明》:同样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铉《寒食宿陈公塘上》与杜牧《清明》:两者都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思乡之情,而杜牧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徐铉的《寒食宿陈公塘上》,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
  • 《徐铉诗集校注》:对徐铉的诗作进行了详细的校注和解读,是研究徐铉诗歌的学术著作。

相关查询

当对酒 巫山高 赠张徐州谡 效古诗 渡黄河 送沈记室夜别 别诗二首·其二 之零陵郡次新亭 别诗二首·其一 石钟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条支 需要 黹字旁的字 诗说 不疼不痒 皮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包含者的成语 藩墙 旷日持久 艸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丰屋之过 渺无人迹 扇枕温被 龙跳虎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