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文华殿召对 其四》

时间: 2025-04-26 03:46:48

诗句

十八年前滥若工,重来亲见泰交风。

明廷果是俞兼咈,介性何知迎与逢。

凤语琳琅天吐白,龙颜晬穆日含红。

此行不减桓荣宠,子子孙□咏帝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8

原文展示

文华殿召对 其四
作者: 陈应元 〔明代〕

十八年前滥若工,
重来亲见泰交风。
明廷果是俞兼咈,
介性何知迎与逢。
凤语琳琅天吐白,
龙颜晬穆日含红。
此行不减桓荣宠,
子子孙咏帝功。

白话文翻译

十八年前的盛况如同工匠的雕琢,
如今再次亲眼见到太和的气象。
明朝的朝廷果然如同俞、兼两位大臣,
品性何曾了解迎接与相逢。
凤凰的声音如同琳琅满目的华彩,
龙的面容威严庄重,日头映红。
此次出行并不逊色于桓帝的荣宠,
后代子孙将会歌颂帝王的功绩。

注释

  • 滥若工:形容盛况如工匠的精雕细刻,意指繁华而精致。
  • 泰交风:指太和殿的气象,象征着国运昌盛。
  • 俞兼咈:指明代的两位著名大臣,形容朝廷的贤良。
  • 介性:指品性、德行。
  • 凤语琳琅:比喻美好的声音,如同美玉般闪烁。
  • 龙颜晬穆:形容皇帝的威严与庄重。
  • 桓荣宠:指汉桓帝的宠爱,象征权势和尊荣。
  • 子子孙咏:后代子孙对帝王功绩的歌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应元,明代诗人,生于1488年,卒年不详,字君仪,号文华,善于诗词,尤以律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中期,正值明朝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作者在文华殿召见时,回忆起十八年前的盛况,表达了对朝廷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文华殿召对 其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与抒情,展现了对明朝政局的深切关注。诗中开头以“十八年前滥若工”引入,既是对昔日盛况的怀念,又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思索。

接下来的“重来亲见泰交风”,显示出诗人重访旧地的欣喜,仿佛历史在此刻重演,朝廷的气象依旧辉煌。“明廷果是俞兼咈,介性何知迎与逢”进一步揭示了朝廷的贤良,诗人对明朝士人的仰慕之情跃然纸上。同时,凤与龙的意象运用得巧妙,既表现了皇权的威严,又展现了国家的富丽。诗的最后两句以历史的轮廓结束,强调了帝王的功绩将被后世铭记,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充满了怀旧与赞美,是对国家盛世的一种礼赞,也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八年前滥若工” - 怀念过去的繁华,形容昔日景象如同工匠的精细雕刻。
  2. “重来亲见泰交风” - 重返旧地,见到昔日的辉煌,表达诗人欣喜之情。
  3. “明廷果是俞兼咈” - 明朝的贤臣如俞、兼,赞美朝廷的贤良。
  4. “介性何知迎与逢” - 对朝廷的品德感到疑惑,暗示对政治的思考。
  5. “凤语琳琅天吐白” - 凤凰的声音如同美玉,展现华美和气象。
  6. “龙颜晬穆日含红” - 龙的面容象征皇权,日光映红,象征朝廷的荣耀。
  7. “此行不减桓荣宠” - 本次召见的盛况与汉桓帝的宠爱相当。
  8. “子子孙咏帝功” - 后代子孙将会歌颂帝王的功绩,寄托了诗人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与龙比作美好与权势的象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如“凤语琳琅”与“龙颜晬穆”,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通过“十八年前滥若工”,将历史的辉煌刻画得尤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明朝盛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祥瑞,是国家与皇权的象征。
  • :代表皇帝的威严与权势,寓意国家的尊严与力量。
  • 琳琅:象征华美与繁荣,体现了文化的璀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华殿召对 其四》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应元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凤”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美好与祥瑞
    • C. 财富
    • D. 战争
  3. “此行不减桓荣宠”中“桓”指的是哪个时代的皇帝?

    • A. 汉桓帝
    • B. 唐太宗
    • C. 宋理宗
    • D. 明太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文华殿召对 其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但《登高》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忧愁,而《文华殿召对 其四》则充满了对国家繁荣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立冬夜舟中作 除夜 送陈天予大监同年使闽 五杂俎 四首 其一 苦雨 大黄花 槠洲道中 有感今昔二首 其一 安乡县西晚泊 上元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顾草庐 首字旁的字 千疮百痍 梅花阵 灵心慧齿 士字旁的字 舳舻相继 言字旁的字 晓告 包含境的成语 窃命 避乖 陈雷胶漆 耂字旁的字 骑驴吟灞上 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