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8
文华殿召对 其四
作者: 陈应元 〔明代〕
十八年前滥若工,
重来亲见泰交风。
明廷果是俞兼咈,
介性何知迎与逢。
凤语琳琅天吐白,
龙颜晬穆日含红。
此行不减桓荣宠,
子子孙咏帝功。
十八年前的盛况如同工匠的雕琢,
如今再次亲眼见到太和的气象。
明朝的朝廷果然如同俞、兼两位大臣,
品性何曾了解迎接与相逢。
凤凰的声音如同琳琅满目的华彩,
龙的面容威严庄重,日头映红。
此次出行并不逊色于桓帝的荣宠,
后代子孙将会歌颂帝王的功绩。
作者介绍:陈应元,明代诗人,生于1488年,卒年不详,字君仪,号文华,善于诗词,尤以律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中期,正值明朝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作者在文华殿召见时,回忆起十八年前的盛况,表达了对朝廷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文华殿召对 其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与抒情,展现了对明朝政局的深切关注。诗中开头以“十八年前滥若工”引入,既是对昔日盛况的怀念,又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思索。
接下来的“重来亲见泰交风”,显示出诗人重访旧地的欣喜,仿佛历史在此刻重演,朝廷的气象依旧辉煌。“明廷果是俞兼咈,介性何知迎与逢”进一步揭示了朝廷的贤良,诗人对明朝士人的仰慕之情跃然纸上。同时,凤与龙的意象运用得巧妙,既表现了皇权的威严,又展现了国家的富丽。诗的最后两句以历史的轮廓结束,强调了帝王的功绩将被后世铭记,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充满了怀旧与赞美,是对国家盛世的一种礼赞,也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明朝盛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文华殿召对 其四》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凤”象征什么?
“此行不减桓荣宠”中“桓”指的是哪个时代的皇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