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东莱先生》

时间: 2025-04-25 21:39:25

诗句

雨化三吴士,风行万古书。

石渠功不细,凤阁位方虚。

梁木何摧地,泉台欲驾舆。

来观自燕者,顽懦亦欷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39:25

原文展示:

挽东莱先生 雨化三吴士,风行万古书。
石渠功不细,凤阁位方虚。
梁木何摧地,泉台欲驾舆。
来观自燕者,顽懦亦欷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东莱先生的追悼之情。诗中说:雨水滋润了三吴大地的士人,风吹动着千古的书卷。石渠的功名没有细致的计较,凤阁的位置只不过是空虚的象征。梁木虽坚固,但也难以支撑大地,泉台却想要承载皇舆。来观望的人,虽然来自燕地,却也感到无奈和叹息。

注释:

  • 三吴士: 指的是吴地的士人,三吴指的是古代的江苏、浙江一带。
  • 石渠: 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学术殿堂,表示功名。
  • 凤阁: 指代高雅的地方,象征着地位和成就。
  • 梁木: 比喻坚固的支撑,暗指一些伟大的事物。
  • 泉台: 比喻高位或权力的象征。
  • 欷嘘: 叹息的声音,表达悲伤和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是对东莱先生的追悼,东莱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士人,对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邵度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其的敬仰和对其去世的惋惜。

诗歌鉴赏:

《挽东莱先生》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悼亡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已故者的追思,也反映了作者对士人理想的思考。开头两句“雨化三吴士,风行万古书”以自然现象引入,暗示了东莱先生的高尚品德如雨露般滋润着士人,且其思想、文化的影响如风般传播千古。接下来,诗人用“石渠功不细,凤阁位方虚”表达了对于名利的冷漠,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说明真正的成就并不在于外在的名位,而在于内在的贡献与德行。之后的“梁木何摧地,泉台欲驾舆”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坚固的梁木与脆弱的泉台相对,象征着真正的支撑与表面的荣耀。最后“来观自燕者,顽懦亦欷嘘”则是对后人的告诫,叹息那些只会观望而无所作为的人。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展现了邵度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士人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士人沐浴在自然之中的生机与文化的传承。
    • 第二联突出了对名位的无所谓,暗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
    • 第三联通过比喻展现了表象与实质的对立,反映了对权力和地位的思考。
    • 第四联则是对身边人的一种批评,表现出对无所作为者的失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 “雨化”、“风行”比喻文化与品德的传播。
    • 对仗: 各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凤阁”、“泉台”象征着地位与理想。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东莱先生的追悼,同时也反映出对士人理想的探讨,强调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 象征滋润与生长,代表士人的才华。
  • : 代表文化与思想的传播。
  • 凤阁: 代表名利与地位,象征空虚。
  • 泉台: 代表权力的追求。
  • 梁木: 象征坚固与支持,反映内在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雨化三吴士”中的“三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山东
    • B) 江苏、浙江
    • C) 河南
  2. 诗中“凤阁位方虚”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真实的实力
    • B) 名利的追求
    • C) 名位的空虚
  3. “来观自燕者,顽懦亦欷嘘”中“欷嘘”是什么意思?

    • A) 笑声
    • B) 叹息
    • C) 喧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邵度的《挽东莱先生》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邵度更侧重于对士人的追思,李白则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邵度诗集相关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姚家有牙将 题谢氏一勺轩 周急谣 食糖谣 牛商行 盐商行 盐车重 大风谣 苦雨谣 地震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腼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卖主求荣 荆篮 包含散的成语 大好河山 衣食之谋 局内 博识多通 龙字旁的字 膏梁锦绣 包含贴的词语有哪些 阜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处之晏然 地窑 先字旁的字 足蹈手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