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33:27
薄夫何苦事奸奸,一室琴书自解颜。
峰后月明秋啸去,水边林影晚樵还。
文章敢道长于古,光景浑疑剩却闲。
多少烟霞好鱼鸟,令人惆怅谢东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争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薄夫何苦事奸奸”,意思是说那些世俗的人为何要为了权谋争斗而苦恼呢?在我的小屋里,琴声和书卷可以让我自得其乐。“峰后月明秋啸去”,描绘了秋夜月明,山峰后的清幽和孤独。水边的树林影子中,晚归的樵夫带着一丝归属感。“文章敢道长于古”,这是对古人文采的自谦,光景仿佛让我觉得多余的悠闲。“多少烟霞好鱼鸟”,让人不禁感到惆怅,这种美好却让我无奈地谢绝了东山的归隐。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仁,号君复,晚号归隐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主张隐逸生活,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具有清新、淡泊的风格。
《深居杂兴六首》是林逋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展现了林逋对世俗纷争的不屑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以“薄夫何苦事奸奸”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峰后月明秋啸去,水边林影晚樵还”描绘出一幅秋夜清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冷的美。诗中“文章敢道长于古”则是对自我文采的谦虚,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古人文采的敬仰。在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多少烟霞好鱼鸟,令人惆怅谢东山”抒发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表现了他的淡泊与超然。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自然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情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薄夫”指的是:
A. 富有的人
B. 追求名利的人
C. 隐士
D. 诗人
“水边林影晚樵还”中的“樵”指的是:
A. 渔夫
B. 砍柴的人
C. 诗人
D. 学者
诗人对古人的态度是:
A. 自负
B. 敬仰与谦逊
C. 轻视
D.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