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9:35
思越人
作者: 鹿虔扆 〔唐代〕
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
双带绣窠盘锦荐,泪侵花暗香销。
珊瑚枕腻鸦鬟乱,玉纤慵整云散。
苦是适来新梦见,离肠争不千断。
翠绿的屏风倾斜,银色的蜡烛背后,清澈的夜已渐渐逝去。
双带绣花的盘锦被上,泪水浸湿了花香,悄然消散。
珊瑚枕头湿润,乌黑的发髻凌乱,玉手懒于整理,云帕散落。
苦恼的是刚才梦中见到你,离愁别绪千丝万缕,难以割舍。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意象和情感传递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常见于古诗词中。
鹿虔扆,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多有离别之情,或为应酬,或因战乱,诗人借助夜晚的静谧与私密表达个人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思越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愁苦。开篇以“翠屏欹,银烛背”描绘出夜晚的静谧气氛,屏风的倾斜和蜡烛的微光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感觉。接下来的“漏残清夜迢迢”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清夜似乎在无情地流逝,令人感到无奈。
诗中“泪侵花暗香销”一句,既表达了思念之情,也让人感受到眼泪对美好事物的侵蚀,花香因为泪水的滋润而变得暗淡,象征着离别的痛苦。随后的描写“珊瑚枕腻鸦鬟乱”,则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混乱与不安。这里的意象极为细腻,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苦是适来新梦见,离肠争不千断”,梦境中的相见与现实中的离愁形成鲜明对比,梦的美好与现实的苦痛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体现出唐代诗人对爱情和离别的敏感与深思。
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
描绘夜晚环境,营造孤寂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
双带绣窠盘锦荐,泪侵花暗香销。
通过绣花被褥的细节,展现女子的情感,泪水浸润花香,表达思念。
珊瑚枕腻鸦鬟乱,玉纤慵整云散。
意象细腻,描绘女子的慵懒与心绪不宁。
苦是适来新梦见,离肠争不千断。
感情的高潮,梦中的相见与现实的离愁形成对比,表达深切思念。
整首诗以离愁别绪为主题,表现了对爱人的深刻思念与无奈,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对爱情的敏感与深刻。
诗中的“银烛”象征什么?
A. 光明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短暂
D. 友情
“泪侵花暗香销”中,泪水对花香的影响是?
A. 使花香更浓
B. 使花香消散
C. 使花香变色
D. 无影响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离愁别绪
C. 自然风光
D. 战争
《思越人》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夜晚的景象来抒发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而《思越人》则侧重于对爱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