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0:43
芳草渡/系裙腰
作者: 张先 〔宋代〕
主人宴客玉楼西。
风飘雪忽氛霏。
唐昌花蕊渐平枝。
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
惊晓日,喜春迟。
野桥时伴梅飞。
山明日远霁云披。
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宴会的美丽画面:在主人家宴请宾客的玉楼西面,微风中飘散着雪花,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唐昌花蕊在渐渐平展的枝头上绽放,浮光中聚集着寒冷的声音,鸟儿在树上栖息。黎明时分,惊醒了大家,春天虽然迟到,但仍然令人欢喜。野外的桥旁梅花正盛开,远处的山在晴朗的日子里显得更加明亮,云彩轻轻披在上面。溪水边的月亮和堂下的水波,交织着春天的温暖光辉。
张先,字子容,号玉山,宋代著名词人,出生于北宋时期,活跃于南宋。他是“婉约派”的代表,善于描写风景和表达细腻的情感。张先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生活经历丰富,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春日宴请之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与热爱,以及在赏花饮酒之际的欢愉心情,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敏感。
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变化。诗中“风飘雪忽氛霏”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尚在与冬天交替的微妙时刻,既有寒意又有温暖的气息。张先通过“唐昌花蕊渐平枝”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花开的希望。诗句“惊晓日,喜春迟”,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尽管它来得迟缓,依然让人感到心中暖意。
在结构上,诗歌前半部分描写宴会的环境,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延展出对春天的思考与赞美,形成了一个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和谐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分展现了张先作为词人的艺术才华,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赞美,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希望的情感基调。
诗中的“玉楼”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唐昌花蕊”代表的是什么?
该诗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