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朱少南别二首》

时间: 2025-08-03 04:21:43

诗句

朱君精到古人趣,踏遍东南称独步。

只今应诏非乏材,预烦拈出横梁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4:21:43

赠朱少南别二首

作者: 李吕 〔宋代〕


原文展示:

朱君精到古人趣,
踏遍东南称独步。
只今应诏非乏材,
预烦拈出横梁具。


白话文翻译:

朱君对古人的趣味理解得很深刻,
他踏遍东南,真是称得上独步一时。
如今应当被召唤的他,绝不是缺乏才华,
烦请您提前准备出那些重要的材料。


注释:

  • 朱君:指朱少南,诗的对象。
  • 精到:精妙而深入。
  • 古人趣:古人的趣味、风采。
  • 东南:指东南地区,可能是指文化繁盛之地。
  • 应诏:应当被召唤。
  • 乏材:缺乏才能或材料。
  • 横梁具:指重要的文采或才华。

典故解析:
“踏遍东南”暗指朱君在文化或艺术上的广泛涉猎与成就,彰显他在当时文人中的卓越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文人相交、文化繁荣的时代,其作品多以表达友谊、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吕与朱少南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朱君的赞赏及对友谊的珍视,显示出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肯定与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流露出李吕对朱少南的深厚敬意与友谊。开头两句描绘了朱君出众的才华与深入古人的趣味,显示他在文化上的造诣和影响力。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朱少南的学识,更隐含了对其个性与风采的赞美。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朱君未来成就的期待,认为他应当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展现出更多的才华。整体来看,诗的结构精巧,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友谊与互相勉励的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朱君精到古人趣”:强调朱君对古人文化的深刻理解。
    • 第二联“踏遍东南称独步”:描绘朱君的广泛游历与独特的才华。
    • 第三联“只今应诏非乏材”:现在他应当得到重用,才华丰富。
    • 第四联“预烦拈出横梁具”:希望他提前准备出更为重要的作品。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形成对仗之美。
    • 夸张:用“独步”强调朱君的独特地位。
    • 象征:古人趣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朱少南的赞美与期待,体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与对才华的认可。


意象分析:

  • 朱君:象征才华与学识的化身。
  • 东南:象征文化繁华之地,代表了诗人的广泛视野。
  • 横梁具:象征重要的才华与作品,暗示朱君未来的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君在诗中被赞美的特点是什么? A. 经济能力
    B. 对古人文化的深刻理解
    C. 个人魅力
    D. 圆滑世故

  2. 诗中提到的“东南”指的是? A. 地理位置
    B. 文化繁荣之地
    C. 朋友的住处
    D. 古代的名胜

  3. “应诏非乏材”暗示了什么? A. 朱君需要被召唤
    B. 朱君才华横溢
    C. 朱君缺乏材料
    D. 朱君不愿出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勃和李吕的诗歌都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离别之情,但王勃的诗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李吕则突出对朋友才华的期许与认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废庆宝寺(一作司空曙诗) 诣顺公问道 赠苗员外 秋日(一作落照) 登钟山馆 送海州卢录事 送蜀客还 送王闰 送郭秀才赴举 寻觉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蓣 纳开头的成语 双人旁的字 寒蝉僵鸟 四点底的字 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蒲鞭之罚 包含陕的词语有哪些 大节不夺 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力字旁的字 肤辞 鸦鹊无声 袒割 少少 终亩 屮字旁的字 此唱彼和 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