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升山灵岩寺》

时间: 2025-05-01 13:59:55

诗句

修竹长松十里阴,任敦烧药洞门深。

独闚金版惊人语,能到青霞出世心。

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

丹楼碧阁唐朝寺,钟呗香花满旧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55

原文展示:

升山灵岩寺 曾巩 〔宋代〕 修竹长松十里阴,任敦烧药洞门深。 独闚金版惊人语,能到青霞出世心。 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 丹楼碧阁唐朝寺,钟呗香花满旧林。

白话文翻译:

茂密的竹林和长松树覆盖了十里之地,形成了一片阴凉。任敦在深深的洞门内炼药。 独自窥视着金版上的惊人话语,能够达到青霞般超脱世俗的心境。 连鸡犬都随着云外而去,何必在海中寻找蓬莱和瀛洲。 唐朝时期的丹楼碧阁,如今寺内钟声和香花充满了旧时的林木。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十里阴:形容竹林和松树覆盖的面积广大,形成阴凉。
  • 任敦:人名,可能是指炼丹的道士。
  • 烧药:炼制丹药。
  • 金版:指珍贵的书籍或文献。
  • 青霞:比喻高远超脱的境界。
  • 出世心:超脱世俗的心境。
  • 鸡犬:比喻普通的事物或人。
  • 蓬瀛:指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和瀛洲。
  • 丹楼碧阁:指华丽的建筑,这里指唐朝的寺庙建筑。
  • 钟呗:寺庙的钟声和诵经声。
  • 香花:供奉在寺庙中的鲜花。

典故解析:

  • 蓬瀛: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升山灵岩寺的幽静景色和超脱世俗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道教修炼境界的向往和对唐朝寺庙文化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升山灵岩寺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境界的向往。诗中“修竹长松十里阴”一句,以修竹和长松的茂密来象征寺庙的幽静和深远。“独闚金版惊人语,能到青霞出世心”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渴望和对超脱世俗心境的向往。后两句“鸡犬亦随云外去,蓬瀛何必海中寻”和“丹楼碧阁唐朝寺,钟呗香花满旧林”则进一步以道教的仙山和唐朝的寺庙文化来强化这种超脱和怀念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修竹长松十里阴”:描绘了寺庙周围茂密的竹林和松树,形成了一片阴凉,象征着寺庙的幽静和深远。
  2. “任敦烧药洞门深”:任敦在深深的洞门内炼药,暗示了道教修炼的神秘和深邃。
  3. “独闚金版惊人语”:独自窥视着金版上的惊人话语,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深奥道理的渴望。
  4. “能到青霞出世心”:能够达到青霞般超脱世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5. “鸡犬亦随云外去”:连鸡犬都随着云外而去,比喻普通事物也能达到超脱的境界。
  6. “蓬瀛何必海中寻”:何必在海中寻找蓬莱和瀛洲,表达了诗人认为超脱境界不必远求,就在眼前。
  7. “丹楼碧阁唐朝寺”:唐朝时期的丹楼碧阁,指唐朝的寺庙建筑,体现了诗人对唐朝文化的怀念。
  8. “钟呗香花满旧林”:寺内钟声和香花充满了旧时的林木,描绘了寺庙的宁静和神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霞出世心”比喻超脱世俗的心境。
  • 象征:如“修竹长松”象征幽静深远,“蓬瀛”象征超脱境界。
  • 对仗:如“修竹长松”与“丹楼碧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境界的向往和对唐朝寺庙文化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长松:象征幽静深远。
  • 金版:象征珍贵的知识和深奥的道理。
  • 青霞:象征超脱世俗的心境。
  • 蓬瀛:象征超脱境界。
  • 丹楼碧阁:象征唐朝的寺庙建筑。
  • 钟呗香花:象征寺庙的宁静和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修竹长松十里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竹林和松树茂密 B. 竹林和松树稀疏 C. 竹林和松树枯萎 答案:A

  2. “独闚金版惊人语”中的“金版”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书籍或文献 B. 金色的版画 C. 金色的版块 答案:A

  3. “鸡犬亦随云外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普通事物也能达到超脱的境界 B. 鸡犬都飞走了 C. 鸡犬都死了 答案:A

  4. “蓬瀛何必海中寻”中的“蓬瀛”指的是什么? A. 超脱境界 B. 海中的岛屿 C. 海中的城市 答案:A

  5. “丹楼碧阁唐朝寺”描绘了什么? A. 唐朝的寺庙建筑 B. 唐朝的宫殿建筑 C. 唐朝的民居建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幽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情感。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巩的《升山灵岩寺》:两者都描绘了幽静的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境界的向往和对唐朝文化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的诗歌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代北燕南 金菊对芙蓉·上元 南乡子·秋暮村居 红窗月·燕归花谢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拟古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溜钩子 衰疲 鸣蚿 德薄望轻 鄙讯 没头苍蝇 脏兮兮 倒八字的字 湿哭干啼 水字旁的字 星前月下 工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包含岩的成语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