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1:08
原文展示:
食梨 曾巩 〔宋代〕
今岁天旱甚,百谷病已久。 山梨最大树,属此亦乾朽。 当春花盛时,雪满山前后。 常期摘秋实,穰穰落吾手。 忽惊冰玉败,不与膏泽偶。 清朝起周览,映叶才八九。 闲居问时物,此说得溪叟。 贫斋分寂绝,尘抱徒噎呕。 宁知萧条内,把握忽先有。 食新恐非称,分少觉已厚。 开苞日星动,落刃冰雪剖。 烟浔择新汲,远负盈素缶。 英华两相发,光彩生户牖。 初尝蜜经齿,久嚼泉垂口。 蠲烦慰诸亲,愈渴忻众友。 肯视故畦瓜,宁论浊泥藕。 岁晚迫风霜,人饥之藜糗。 真味虽暂御,未许置樽酒。
白话文翻译:
今年天气干旱得厉害,各种庄稼都病了很久。 山上的梨树是最大的,但在这干旱中也枯萎了。 春天花盛开时,雪覆盖了山的前后。 我常常期待着秋天能摘到果实,果实丰硕地落入我的手中。 突然惊讶地发现,冰玉般的果实已经败坏,没有得到滋润的机会。 清晨起来四处看看,映在叶子上的只有八九成。 闲居时询问时令物品,这番话是从溪边的老人那里听来的。 贫穷的居所分外寂静,尘世的烦恼只能让人噎住。 谁知道在萧条之中,把握机会忽然就有了。 吃新鲜的梨子恐怕不合适,分得少却觉得已经很丰富。 打开包裹时星光闪动,切开梨子像剖开冰雪。 在烟雾缭绕的地方选择新鲜的水,远远地背来装满素色的瓦罐。 梨子的精华和光彩相互辉映,光彩照亮了门窗。 初次品尝像蜜一样经过牙齿,久嚼后像泉水一样流入口中。 解除烦恼安慰了亲戚,解渴让朋友们高兴。 愿意看旧时的瓜地,更不用说泥泞中的藕。 年底时风霜逼人,人们饥饿地吃着粗糙的食物。 真正的味道虽然暂时享受,但还不允许放置酒杯。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干旱年份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受,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干旱的年份,作者通过对山梨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梨子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今岁天旱甚,百谷病已久”直接点出了干旱的严重性,而“山梨最大树,属此亦乾朽”则进一步以山梨的枯萎来象征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诗中的“忽惊冰玉败,不与膏泽偶”表达了作者对梨子败坏的惊讶和对自然的不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通过对梨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梨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梨最大树”在干旱中变得如何? A. 茂盛 B. 枯萎 C. 结果 D. 开花 答案:B
诗中的“忽惊冰玉败”指的是什么? A. 梨子败坏 B. 花瓣凋落 C. 果实成熟 D. 叶子枯萎 答案:A
诗中的“清朝起周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惊讶 B. 无奈 C. 期待 D. 平静 答案:D
诗中的“食新恐非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满足 B. 担忧 C. 喜悦 D. 失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