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居十三首》

时间: 2025-05-04 03:35:30

诗句

寤寐前修相感深,一巾衣钵此传心。

叮咛莫问如来界,本体工夫在此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30

原文展示:

山居十三首
作者: 蔡格 〔宋代〕

寤寐前修相感深,
一巾衣钵此传心。
叮咛莫问如来界,
本体工夫在此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和清醒时对修行的深刻感悟。诗人所传授的心法,正如一条巾帕和衣钵,将心灵的真谛传递给他人。诗中提醒人们不要过多地询问如来的境界,因为真正的修行在于对本体的探索与理解。

注释:

  • 寤寐:清醒与睡眠。
  • :修行、修炼。
  • 相感:彼此之间的感应。
  • 一巾衣钵:象征心法和修行的传承。
  • 叮咛:细致的嘱托。
  • 如来界:佛教中指佛的境界或智慧。
  • 本体:事物的本质或真相。
  • 工夫:修行的功夫或努力。

典故解析:

  • 如来:是佛教中对释迦牟尼佛的称呼,意为“如实而来”,代表着超越世俗的智慧与真理。
  • 衣钵:在禅宗中,衣钵象征着法脉与传承,表示师徒之间的心法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格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蔡格的诗风常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蔡格隐居于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修行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此环境中更趋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诗歌鉴赏:

蔡格的《山居十三首》展现了他对修行的独特理解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以“寤寐前修相感深”开篇,表达了修行的内在体验与外在联系,强调了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感应。接着“一巾衣钵此传心”,生动地描绘了心法的传承,既体现了师徒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彰显了心灵的传递与交流。

“叮咛莫问如来界”则是对外界纷扰的提醒,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高远的境界,而应关注自身的修行与内心的探索。最后一句“本体工夫在此寻”则将全诗的主题升华,强调真正的修行在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把握。

整首诗在意象上清新自然,情感上深邃而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对修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寤寐前修相感深:清醒与梦中的修行让人感触颇深,强调了内心的修行体验。
    • 一巾衣钵此传心:一种象征性的传承,表明心法的传递超越了物质的束缚。
    • 叮咛莫问如来界:劝诫人们不要执着于如来的境界,而应该专注于修行。
    • 本体工夫在此寻:强调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探求事物的本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衣钵”比作心法的传承,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关注自身的修行,而非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修行:象征着个人的成长与自我探索。
  • 衣钵:象征着传统文化与心法的传承。
  • 如来:象征着终极智慧与完美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蔡格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如来”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修行方法
    C) 佛教中对释迦牟尼佛的称呼
    D) 一种境界

  3. 本体工夫在此寻,强调的是?
    A) 外在追求
    B) 对本质的理解
    C) 对师傅的尊重
    D) 社会责任

答案

  1. B) 宋代
  2. C) 佛教中对释迦牟尼佛的称呼
  3. B) 对本质的理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蔡格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进行比较,两者都展现了隐居生活中的哲理思考,但蔡格更注重内心修行的探索,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蔡格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发展与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隔尾 其三 杂剧·温太真玉镜台 【双调】大德歌 其五 【双调】大德歌 五 【双调】大德歌 秋 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双调】大德歌(六首) 【大石调】青杏子 【双调】新水令_楚台云雨会 【商调】梧叶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血污 不欺地下 整衣危坐 白苋紫茄 卖笑生涯 卜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三顾草庐 听信 搅散 泄节枢 衣字旁的字 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章玉句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