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1:14
夏日因怀阳羡旧游寄裴书记
作者: 喻凫 (唐代)
落日太湖西,波涵万象低。
藕花熏浦溆,菱蔓匿凫鹥。
树及长桥尽,滩回七里迷。
还应坐筹暇,时一梦荆溪。
夕阳西下,映照着太湖的波光,湖水倒映着万千景象。
荷花的香气弥漫在水边,菱角和蔓草藏匿在野鸭和鹥的栖息之处。
树木和长桥尽头,滩涂回环,让人迷失在七里之内。
我还应当在此闲坐,偶尔做个荆溪的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喻凫,生于唐代,具体生平不详,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作品往往蕴含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夏日的阳羡(今江苏宜兴)怀念往昔游玩的情景。背景反映了作者对曾经与友人一同游玩的怀念,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傍晚的太湖景色,传达了作者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之情。诗的开篇以“落日太湖西”引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恬淡的夏日黄昏的场景,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通过“波涵万象低”的描写,表现了湖水的柔和,仿佛整个自然都沉浸在夕阳的余晖中,波光粼粼,万物皆低,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藕花熏浦溆,菱蔓匿凫鹥”中的荷花和水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展现出湖边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这里的“熏”字,不仅指香气的弥漫,也暗含着一种诗意的氛围,让人心生向往。
随着诗句的发展,景致逐渐转向更为迷离的境界,“树及长桥尽,滩回七里迷”一语,描绘出水域的复杂曲折,给人以迷失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过往的游乐时光,随着诗人的思绪,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
最后两句“还应坐筹暇,时一梦荆溪”,则是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友谊的怀念,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太湖美景,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往昔的怀念,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美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喻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藕花”指的是什么花?
A. 荷花
B. 玫瑰
C. 桂花
D. 菊花
“滩回七里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迷失方向
B. 兴奋
C. 高兴
D.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