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6:12
将之京师留别亲友
作者:张蠙 〔唐代〕
达命何劳问,西游且自期。
至公如有日,知我岂无时。
野迥蝉相答,堤长柳对垂。
酣歌一举袂,明发不堪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友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即将远行的心情。诗人感慨命运的无常,不必再去询问这些事情。即使在西行的路上,也要做好相应的期许。若有朝一日能再相聚,彼此的心意不会缺少。诗中描绘了远离家乡后的宁静景象,蝉鸣和柳枝交相辉映,令人感到一丝清凉。最后,诗人沉醉于歌声中,衣袂飘舞,却又不忍思念故乡的情感,令人感受到离别的悲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却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友谊和离别的普遍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旅行、离乡的普遍认知。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具有人文关怀,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师的情景,表现了对亲友的深厚情感与不舍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出京赴考的普遍现象。
《将之京师留别亲友》这首诗中,张蠙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用“达命何劳问”开场,直接表明了他对命运的感慨,似乎在说,了解命运的起伏已经没什么意义。紧接着,他提到“西游且自期”,这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尽管离家在外,但心中仍存希望。
接下来,他用“野迥蝉相答,堤长柳对垂”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蝉声悠扬,柳树垂荫,仿佛是在为即将远行的他送行。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通过对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留恋,也有对朋友的思念。
最后,“酣歌一举袂,明发不堪思”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与无奈之情,尽管在歌声中他试图忘却思念,但衣袂飘舞间,仍然显示出他内心的无法释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离别、友情的细腻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厚情感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友情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达命何劳问”意为:
A. 了解命运的事情
B. 不必去问命运的事情
C. 询问命运的未来
诗中提到的“西游”指的是:
A. 向南方旅行
B. 向西方旅行
C. 向东方旅行
“堤长柳对垂”中的“柳”象征:
A. 忘却
B. 依依不舍
C. 富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将之京师留别亲友》和王维的《送别》,两者都涉及离别,但张蠙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内心反思,而王维则更加强调友谊与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别主题的不同诠释。
推荐书目